【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带着中国人的信仰回家过年
  作者:张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7618
 

  带啥也不如带上自己

  每到过年,许多常年在外工作的朋友,早就开始盘算着给在家的父母购买年礼了。人们不单单是给父母买药品送健康,还有的为父母买最喜欢的食品,最好看的衣物,都想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在大城市能买到的物品,在农村集市上几乎也都能买到。再说,大老远给父母带回一大堆食品,结果还没吃完,有的就变质了。买回很漂亮的时装衣帽,花钱不少,结果父母穿在身上并不合身。因此,有些人给父母送“红包”,让他们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去年回家我在街口遇见一位老大妈,在她身边不远处有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在玩耍。我问她:“过年的年货准备了吗?”她说:“没有心思买,等忠子他们回来再说吧。”

  我接着问:“忠子两口子还没回来?”“嗯,没呢,说这两天回来呢!”我知道她的儿子和媳妇都在胶东半岛打工,旁边玩耍的那两个孩子是忠子的一儿女。“您最希望忠子两口子给您带回什么礼物?”我问大妈。“他们平平安安回来就行啊!”说这话时大妈有些激动。

  是啊,在这个时候,也许忠子两口子正在商场超市购物,他们在挑选给父母、儿女带回的礼物,也许正滞留在火车站,也许正在回家的途中。可是,做父母的最希望的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平平安安回家,这就是最好的礼物。老人那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足以说明她此时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常时间都在忙活自己的事业,可是春节如果不回家过年,对家来说,那就是一个遗憾。在平常,远在外地的儿女给爹妈打个电话,爹妈接电话的时候最多的话语是让儿女在外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而在除夕晚上儿女给爹妈打电话时,电话的那头大多是哭泣。

  刚进腊月,想回家的心早已蠢蠢欲动,在火车站售票厅,披着棉被排队买票回家的画面也许很多人从电视上看到了。他们要携妻带子汇入归家的人流中。虽然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大江南北,但是归家的热情丝毫不会减退。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许多老人听一遍掉一遍眼泪,这首歌曲确实唱出了天下父母儿女的心声。同样,阎维文的一首《母亲》,也曾感动过成千上万的家庭: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可是,任何一个妈妈也不会让儿女放弃工作,常年陪伴在爹妈左右。相反,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过年了,无论你在哪儿,送给爹妈最好的礼物,那就是过年回家。

  王宝强唱的《乡下住着咱爹妈》会成为第二个《常回家看看》:乡下住着咱爹妈,面朝黄土把汗水洒,一年一年青丝变白发,日日夜夜还把我牵挂,乡下住着咱爹妈,再远的路程也要回家,春夏秋冬把握好年华,回家孝敬咱爹妈……

  是启程回家的时候了

  时下,中国正处在转型期,思潮、观念交替出现,经济全球一体化更加重了我们的茫然。经济大发展,物质大繁荣,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其中便包括传统的节日。情人节代替了七夕节,圣诞节顶替了春节,还有什么万圣节、愚人节等等,仰望夫空,我们会不自觉地发问:我们维系血脉的传统是什么?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拥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和文化。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色,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区别于他国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旦忽略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甚至于忘却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悲哀。

  回家过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会显得如此弥足珍贵。过年了,我们一定要回家——这就是年国人标记。不管你热衷与否,不管你承认与否,能够有春节触及之深、影响之广的事情,恐怕已经找不到第二件了。

  只有在此刻,我们不再功利,我们忘记算计,我们不再理性,我们充满人情一一中华民族的可爱乏处在此刻尽显。

  我们不仅在回物理意义上的家,更是回心灵的家。

  所以,你可以不回家,但是,请不要阻止别人回家过年。

  当然,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要继承,但也螫须赋予新的内在。现如今,过年的方式有很多,年轻人在这方西更有主动权,他们可以耳听爆竹声用继续工作度过假期;他们可用远行的脚步丈量七天的土地;他们可以在网上相约欢愉;他们可以相聚一起浅唱低吟。“但他们肯定知道。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假期,这是他们本该回家的归期。好在,他们会通过发达的现代通讯工具表明自己的认知传达个人的间候,因为他们心中懂得春节的重量;也知道春节意味着什么。

  准备回家的人们,准备行程吧!家乡亲人的面孔和熟悉的气息在呼唤你。

  无法回家的人们,道一声”新年好“吧,为自己,也为你的亲人。(张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购物导报 2012年01月18日 10:13:4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华调查:“年味”为什么悄然变浓了?
下一条: ·盘点历年春晚“流行语”:常回家看看 不差钱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