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带着中国人的信仰回家过年
  作者:张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7619
 


  回家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像朋友小陈说的吧:“每年就能回去见父母一回,这么算这辈子也就还能见上几十回。”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挂念家乡的老父母吧

  带着中国人的信仰回家过年

  “每年就能回去见父母一回,这么算这辈子也就还能见上几十回了,去年我还没回去,今年肯定得回啊。”朋友小陈说,他老早就开始琢磨着跟公司领导请假,按照法定节假日,得除夕夜那天才放假,他家在外地,怕赶不回去。

  上司很近人情,请假很顺利,小陈是万千春运回家族中幸运的一类,买了回家的机票,除夕之前就能赶到。不用滞留火车站,也不用迂回曼谷。

  在上一个春节,“傻根”王宝强曾唱了一首口水歌红遍大江南北:“怀揣着理想在外闯荡,酸甜苦辣不愿对人讲。”对于怀揣理想,在熟悉而又疏离的城市里拼生活的普通人来讲,“年”是一种盼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是无数奋斗在外的人的心声。

  春节,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远超出其他节日,它就是我们的标记,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它对我们弥足珍贵。

  过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你只要是中国人,那么“年”就是你永远摆脱不掉的烙印。

  过年,回家过年。

  不同行囊同样心情

  家,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怀,不论家里有人没人,不论在外奋斗一年的结果是功成名就还是依然窘迫,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临近春节的时候,中国人,都想回家。

  还记得第一次长时间离家是上大学的时候,在我而言是摆脱父母的“监视”,获得全方位的自由,在同学面前口出狂言:“出来了就没想着回去!”

  寒假转眼到了,那句狂言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一天比一天心慌,连考试也没多少心思,老早排队买上火车票,就巴望着回家。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春节都重复这这样的心情。

  回家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像朋友小陈说的吧:“每年就能回去见父母一回,这么算这辈子也就还能见上几十回。”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挂念家乡的老父母吧。

  家里有老的小的,出门在外风吹日晒,总有点委屈或者总有点故事要说给家里人听,所以回家成了一种期待。

  其实家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归属,家的庇护让我们找到了犹如对宗教一样的情感,火车站密密麻麻的人群,执着、虔诚踏上征程,目的就是回家。“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习惯孤独的游子念家的感觉却往往在那些琐碎的日子了。家,想回去,也怕回去,有时候我们是在逃避,逃避要振兴家业的责任。但是越是逃避,却感觉责任更大。每次看到双亲的脸就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太过微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虽然努力了并不一定能收获,但是前进是我的方向。

  经过那个小小的火车票代售门面,里面挤满了人,有时候还排着长长队伍。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才能让他们看到回家的希望,那张薄薄的火车票承载着一年的辛酸需要释放,票上城市的左边是自己,右边是父母妻儿的笑容。

  对于中华民族中的每一位成员而言,“家,与爱情相似,具有永恒的魅力,使人激动、狂喜、梦魂萦绕、回味平生。”而“家是由人、房屋、情感、传统等构成的实体,家也是一个虚拟的精神地图。因为家庭的亲属成员总是有限的,家庭要承担它的社会义务,消解它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还要与其他熟人关系相结合,形成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在中国以往的农业社会结构中,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就能形成这个强网,这个强网的边界是虚拟的,网中人扩散到什么地方,边界线就能划到什么地方,而且除了空间的边界,它还有时间的边界。”空间的边界主要指家庭成员出生成长的村寨,即故乡。这是民族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情感归属。

  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共有的理所当然的心理。

  回家是一种心境

  把过年当做一种至真至纯的企盼和至高无上的享受是我们初懂事理岁月中的事。因为那时在乡下,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啃骨头、放鞭炮,机会涉足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令人心花怒放、神采焕发。成年的我才感觉到过年其实是一种心境。

  过年是一种企盼。记得小时候,刚进入腊月,每天晚上睡觉和早晨起床前,我总要掐着手指头把过年日子倒计时一番。盼星星、盼月亮,恨不得大年三十从天而降,然后一头钻进无拘无束的肆无忌惮的世界里,吃饺子、啃骨头,挣压岁钱,玩个昏天黑地,不亦乐乎。更迫不及待地盼着母亲把皱巴巴的几角钱塞到我的手里,即使跑上十几里路,也要到镇上最大的商店里把最理想、最物美价廉的鞭炮买到手。先拆上半挂鞭炮,悄悄藏在荷包里,跑到母亲看不着的地方,乒乒乓乓地一直零零星星响到大年三十。

  过年是一种享受。当各家各户挨个杀猪宰鸡的时候,这种享受实际上已经来临了。我们一帮小伙伴们非要等到开肠破肚,把抢得的猪尿泡、鸡尿泡吹得老大老大。玩破了,再做成一面小鼓,敲敲打打,在当时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农村也着实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正忙着打扫屋子、贴对联,娃娃们则已经穿上了崭新的衣服,跑到禾场上,似开屏的孔雀,与同伴攀比,美滋滋地炫耀一番,那种美妙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除夕之夜,鞭炮声此起彼伏,紧锣密鼓。大年初一凌晨,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要比一比谁家鞭炮放得最早,响声最大,从而把对鞭炮的热恋推向高潮。然后就进入了三天的家庭式“共产主义社会”了,吃香的,喝辣的,玩最过瘾的,一切的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这个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我们感觉到腊月来得太快,令人眷恋的春节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如今,过年是一种心境。度过艰难困厄岁月的人,抖落一年辛劳的灰尘,换上整洁得体的衣裳,一家人欢欢喜喜聚在一起,吃一顿年饭,喝几杯烧酒,心里比任何时候都惬意舒畅。过年的主要工作是拜亲访友。多日不见的亲朋好友在这几天内千方百计地去相聚,倾诉衷肠,互通有无,好烟好酒倾囊而出,猜拳行令,欢天喜地,喝个痛快酣畅。这几天的人们,人人春光满面,个个喜上眉梢,即使是再不对路的人,平时的积怨似乎在春节这种日子里也烟消云散了。正如春联上写的“恭贺新禧”、“出门见喜”、“喜庆有余”等吉祥之语,大家都是围绕“喜”字,抒写着一种愉悦的心境,一种欢快的意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购物导报 2012年01月18日 10:13:4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华调查:“年味”为什么悄然变浓了?
下一条: ·盘点历年春晚“流行语”:常回家看看 不差钱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