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赵启光]春节与圣诞节的声音和颜色
  作者:赵启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3 | 点击数:3871
 


  节日本来是时间的里程碑,但也有声音与颜色。中国春节的声音是“闹”,年关一到,到处是声音,这喧闹就是对现世的肯定,就是红粉金沙的今日。拜年要大声,贺岁要高喊,打麻将要脆亮,剁白菜包饺子也要节奏分明,这就是富贵得响亮。更不用说噼噼啪啪响彻城乡的烟花爆竹了。

  王安石的《元日》一诗道出了这“闹”字,有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十年来,除夕之夜从国外给父母和家人打电话时,往往透过电话听见连珠炮般的爆竹声。记得小时候过年,最盼的是那喧闹,在出国前的几年,因为要用功,最怕的也就是这喧闹,在国外30年,最想念的,最百感交集的还是这喧闹。

  西方圣诞节的特点是“静”,从街道到教堂,从林海到雪原,一切静谧如荒漠。这静是对过去的回忆。银装素裹中到处都是两千年前的耶稣出生地伯利恒。大家都轻声细语,生怕惊醒沉睡的初生圣婴耶稣。圣诞节前商业化得厉害,到了圣诞节前夜则万籁无声,大家一起静默祈祷,只见两千年前圣母玛利亚在伯利恒临产,客栈里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便在旅店外的马厩生下了耶稣。最有名的圣诞歌曲Silent Night即言此事。Silent Night通译“平安夜”,其实不对,应该译成“静静的夜”才对。歌词唱到:“静静的夜,神圣的夜!一切都平静,一切都光明”。唱的是静,唱的是星空下的圣洁与宁静。

  说起颜色,中国春节的颜色是红的。其实红与闹密不可分,有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为证。在红与闹面前,一切都应是实在稳妥繁华。春节的红色表现中国人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幸福的期待。红色之中,看看眼前的一切分明不误。看这大红福字挂倒了,看这红的鞭炮迸出红火与青烟,看这红包里面裹着多少孩童的喜悦和大人的感慨,看这红男绿女不远万里奔来走去,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焦躁,看这红色春联都是吉祥话,分明要凭文字的力量和命运抗争。

  圣诞节的基调应该是白色。人人都盼下雪的“白色圣诞节”。白色的雪花在宁静的圣诞之夜旋转飘下,悄悄地盖上世间一切肮脏、不平和丑恶,留给世界洁白纯洁和纯真。

  这静与白本是一体,静到极致就是白色,白到纯粹就是静谧。对此我倒有刻骨铭心的感悟。记得几年前的圣诞节前夜,我们夫妇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北田雪中散步,皎洁的明月照在无际的雪原上,静与白融为神秘庄严,互相转化,想起千古绝句“明月照积雪”,想起《红楼梦》有“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着家家户户窗中微光下的圣诞树,才懂得死生契阔的凄绝美丽。

  春节和圣诞节红白分明,中外有异,似有深意。不过据马可·波罗说,元朝时候,中国春节也崇尚白色。《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中国的“新年开始于二月(西历),这一天,全国自皇帝、大臣及人民一律穿白衣,举行庆贺,称为白节”。如此看来,白色红色本是相通,七百年一轮回,不必分孰优孰劣,大家抛却是非与烦恼过节就是了。当务之急是不要把节日商业化,一年一次给自己留一片精神后花园。寂静也好喧闹也罢,总该是:风流水转人依旧,是是非非又一年。

  (作者为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中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01月21日 07:5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屠岸]儿时春节记忆
下一条: ·[尹祖泽]过年琐记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