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剪纸大师叶润生自创蝴蝶剪纸
  作者:曾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6 | 点击数:6743
 
剪纸大师叶润生自创蝴蝶剪纸至今无人能模仿
 
作品《蝶恋花》
 
 
作品《春夏秋冬》(蝴蝶系列)
 

  从艺50载 计划开设剪纸特色学校

  传统而濒危的民间艺术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继关注广彩和广绣后,本期给大家呈现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剪纸。它普通得很不起眼,但没人愿意再握着剪刀,因为基本活不下去。可叶氏父女做了“傻子”,叶润生自创“蝴蝶剪纸”并打出名号,坚持一个月只做一件艺术品,这样的时光有50年了;“80后”叶凤玲兜兜转转地进了这扇门,开剪纸兴趣班教小孩子,还计划开设剪纸特色学校,而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不让剪纸“绝种”。

  自创“蝴蝶剪纸”至今无人能模仿

  2005年,他告别了自娱自乐。这一年,全市、全省、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大赛依次铺开。他首次挑战了耗时一年半、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荣获广州市首届传统工艺精品展最具传统风格奖,还在陈家祠等多处展出过。谈到这次突破,他极为自豪:“其实《清明上河图》上所有的人物我没有做到一个不落,但是做到了形似、神似、韵味足、笔笔勾连,而且越大幅的越难做,错了就不能回头。”

  借着参赛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叶润生逐渐开阔了视野。而南派和北派剪纸相互融合的结果是:技术已基本定型,各地仿佛没有了特色。然而,他自创了“蝴蝶剪纸”,并试图在该系列上走得更远。纸上的蝴蝶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欲展翅高飞,尤其是约10×10厘米的平面容纳了100只蝴蝶的《百蝶图》,还有送给国家领导人的《春夏秋冬》。至今,还没有人能学习和模仿时,他就确定了下一步目标:剪人物正面。

  自学剪纸看人侧脸 差点被告“耍流氓”

  说起与剪纸的缘分,叶润生直言是兴趣使然。1962年,15岁的他放学后路过越秀山下,那里有一堆人围着一个老人,只见那老者侧对安坐着的人物,不到一分钟,于纸屑纷飞间,那个人物的侧面剪影就落下来了。叶润生看得入神,老者说,“同学,我为你剪一个吧。”回来后,叶润生就心念不已,可他又不知道该去哪儿拜师。第二天,他在书店找到了一本教剪纸的书。可那时的书只有几幅潦草的画样。不能依葫芦画瓢,叶润生只好按照文字解说琢磨着剪,如何下剪、握剪时如何用力、走线条,初中文化的他大致理解并慢慢摸索出感觉了。

  学剪纸,人的侧影先行,观察也最关键,额头、鼻梁、下巴就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渐渐地,叶润生也养成了观察人的侧脸的“癖好”。有意思的是,女同志时常会又羞又怒地跑开,在那个年代,差点告他“耍流氓”。在意识到自己的“不文明”之后,他也懂得“收敛”了,看人时会故意离得远一点,假装漫不经心地瞟上几眼。

  学完了剪影,他开始学剪生肖和花草。最初的几年里,身边鲜有人知道他自学了这个手艺,连把他养大的大哥大姐都不清楚,小弟空闲时在房间里干些什么。1966年,叶润生当知青,这一待竟是11年。日夜枯燥的劳作之余,别人都去串门或看书了,他却是靠着剪纸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坚持创作艺术精品 每月只做一件作品

  为了应付庞大的市场需求,机器取代了手工,只要有底稿就能实现大批量生产,这使得剪纸到了遍地可拾的地步。叶润生多次被请到各种场合表演剪纸,尽管围观者众多,若听到普通的作品要价几百元时,人们就都嘴中念念有词地走开了:“这玩意值这么多?几毛钱还差不多。”

  对此,叶润生反驳道,“机器下出来的叫工艺品,我做的是艺术精品,档次完全不一样。”他固执地坚持一个月只做一件作品,而不愿提供底稿给剪纸厂谋利。但是,识货、付钱的人实在太少,即便身为广东唯一的剪纸高级工艺美术师,叶润生的作品销路仍然不畅,客户始终是那些彼此熟悉的收藏人士。

  近些年本地政府也在努力保护拯救民间艺术,他们会不定期地将包括剪纸在内的精品展搞成展销会。在叶润生看来,这个招数既能普及剪纸文化,也能改善市场现状。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广州日报 2012年01月16日 10: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瞎话”能讲三天三夜不歇口
下一条: ·和盲艺人一起挽留绝唱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