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华先生,湖北仙桃人,1935年8月出生。毕业于华中师院中文系,留校任教。他是我大学的老师,讲授现代文学中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因为他毕业之前就在《民间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在中文系属凤毛麟角,引得怀有“文学梦”的学生们啧啧钦羡,如同当下的“纷丝”们。
1956年,中国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高校师生群情激动。刘守华选定了新兴的 “民间文学”学科。当时算是“冷门”。把进军的方向、目标定于此,这既是冒风险的决定,也是有眼光的选择。风险,可能在学术生涯中寂寞一生;眼光,兴许物以稀为贵,能登攀学术上的辉煌。刘守华通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满腔热情,不断探索,开拓不止,耕耘不息。甘于寂寞而终不寂寞!
50多年来,刘老师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有关民间文化的论文、随笔300多篇,出版学术论著 《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比较故事学》、《故事学纲要》、《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故事史》、《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文化学通论》、《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等10余部;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与白庚胜合作)等多部。硕果累累,术有专攻,蜚声中外民间文学学界。“在小学科中做大学问”。民间文艺大家钟敬文先生曾语重心长地为他题词:“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其博雅襟怀、担当和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刘守华老师位至华中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却为人极谦和,忠厚少见,对同事、对学生从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在多次会议场合上,我叫他“老师”。他总是对身旁的人说:“我们是同学,算学长。”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刘老师不忘记我这个学生,每有大著问世,总赠送一部。记得最早赠送的一本是 《谈革命故事的写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以后再托人带给我 《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部厚重的大书;2009年11月,在 “兴山昭君文化高层论坛”会上,还赠送一部《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8年增订版)。去年五月端午节,他应邀出席“屈原文化理论研讨会”期间,我去拜望他,又持赠新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
《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系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文库之一,这是刘守华先生30年来从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也是他的心血的结晶。很多文章观点发人之所未发,写人之所未写,从而闪烁出思想和学术之光!比如,通过对孙家香讲述的二三百个故事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出三个鲜明的特征,充分肯定其深厚的民俗文化根基,以及它对研究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笫一次向中国与世界推出一位 “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 她的名字叫孙家香。由此,孙家香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漂洋过海。回想在长阳文代会上,我笫一次听到肖国松先生收集的孙家香故事的录音带时,那亲切感人的情景至今还留在脑海里。
刘守华先生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潜心于民间文学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除了他的治学方略正确,选准一口“油井”(民间故事);而最值得我赞赏的是,守华老师五十年如一日,一往情深,孜孜不倦,专注专业,坚持把“油井”打深。这种深挖井的坚韧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风范!他有生之年,仍让人期待无比。
文章来源:三峡晚报 2011-03-1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