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萧放:钟敬文的民俗学情缘[光明讲坛]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6 | 点击数:11810
 

  在半个世纪前,对口头文学有如此的评价,显示了钟敬文识见的卓越。

  钟敬文还是民间文学民俗学课程进入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倡导者与实践者。1949年后钟敬文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讲授民间文学课程。并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科研部主任、中文系主任等教职。他不仅亲自为本科同学讲授民间文学课程,并创建全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第一个研究生班,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民俗学教育领域的高级人才,这批研究生后来成为著名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专家教授。此后数十年,他的学生遍布全国,钟门子弟成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建国初年,针对在高校语文系开设人民口头创作课这一质疑,1957年,钟敬文在《新建设》上发表了《高等学校应该设置“人民口头创作课”》的专题文章,认为这不是教条式的学习前苏联,“所谓人民口头创作并不限于当前活着的作品,同时也包括活着过去时代所记录下来的许多真正出自人民的心和口的作品。”他热切呼吁:“中央负文教职责的同志,一定要大力创造条件,去促进这门科学的发展和师资的培养”。

  可历史给钟敬文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学术春天才开始,政治的寒冬倏然降临。正在满腔热忱地推动民间文学的高等教育的时候,反右斗争开始,钟敬文被错划右派,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正常学术生活。在这样的境况下民俗学无从提起,连原有开设的民间文学课程也被取消。

  岁月蹉跎,未坠先生弘毅之志,如先生诗云:“穷阴终究要归阳”。1976年,“文革”结束,经历20年学术禁锢之后,73岁的钟敬文先生获得了第二度学术青春,他为恢复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学术地位而呼吁奔走。1979年10月,中国文联第四次文代会前夕,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正式恢复。文代会期间,民研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钟敬文在大会上作了《把我国民间文艺学提高到新的水平》的专题报告,其热切提升久已耽误的学术的心情溢于言表。会议期间他拜访参会各位同仁,亲自邀集顾颉刚、容肇祖、杨堃、杨成志、白寿彝和罗致平等著名学者联名发表《建立民俗学及有关机构的倡议书》,倡议建立中国民俗学会。倡议书最后写道:“我们今天诚恳地向大家呼吁,希望得到大家的热情响应。使我国中断了多年的这门学科,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迅速发荣,滋长,为今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的庄严任务,作出它的一份贡献。”这份著名教授的著名倡议,成为当时年度重要文化事件,它标志者中国民俗学学术春天的到来。

  1983年,全国民俗学会成立,钟敬文当选为理事长。为了推动和协助各省市这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北至丹东,西至兰州、四川,南至两广,东至上海、杭州、宁波,参加成立大会,参与学术讨论,进行学术演讲,积极推动民俗学学科的恢复与发展。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学者的努力下,久已干涸的民俗学园地重现生机。

  1984年他被推选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民协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民间文学集成的编纂,这是一个有“文化长城”之誉的大工程。钟先生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并具体参与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与编纂工作。他将这项工作视为传承与保存民族文化的重大工程,他竭尽全力支持这一工作。作为民间文学集成的常务副总编、故事卷主编他在集成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表彰钟敬文先生在主持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审工作,为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文化部1997年给钟敬文颁发了“文艺集成志书编审工作特殊荣誉奖。”2000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给钟先生颁发了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日本学者将钟敬文与日本民俗学开创者柳田国男相比,称钟敬文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可谓实至名归。

  新时期20年,钟先生不顾年迈体弱日以继夜地推动高校民俗学学科的建设工作,他不仅组织国家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十分重视高校文科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教材的研讨与编写。钟敬文先生先后两次组织全国高校教师编写《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作品选》和《民俗学概论》,作为专业教材与理论普及读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也就是民俗学师资人才培养的过程,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两门课程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开设,就得力于此。钟先生在经营中国民俗学科过程中特别注意人才队伍建设。自1983年开始,他多次举办全国性的民俗学讲习班,除钟敬文、杨成志、容肇祖等讲述民俗学本体学问外,还聘请国内名家如费孝通讲社会学与民俗学、白寿彝讲历史学与民俗学、杨堃讲民俗学与民族学、马学良讲民俗学民间文学与语言学、罗致平讲法律民俗学、常任侠讲中国古代民俗与艺术等。在1997年的中国民间文化高级研讨班上,他请来美国、日本、韩国等,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内一流学者授课,给那些本来学问底子薄的民俗学从业者充分的营养。作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文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导师钟敬文教授,他为了培养学科建设所需的教学科研人才,年近百岁坚持亲自授课,被誉为可入吉尼斯的教坛奇人。当年他被学校推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获奖候选人时,有关方面为了确证,曾派人考察,发现年已九七钟敬文教授不仅亲自给博士生上民俗学导航课,而且常常一讲数小时,连水都不喝一口。《光明日报》程伟光记者2001年6月7日拍下钟敬文最后上课的照片,在钟敬文去世后发表,题为《钟敬文先生最后上大课》。他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学问,还有人品与献身学术的精神。

  这二十年,是中国民俗学取跨越性进步的重要时段。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中国民俗学现已列入国家二级学科目录(虽然民俗学就其学科性质来说,完全可列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民俗学从一个民间的学术门类上升为国家发展的规划学科,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的进步。钟敬文先生为之奋斗了近八十年的民俗学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调整中,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依然保持它的国家二级学科的位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1月16日05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袁学骏]钟老逝世十年祭
下一条: ·吾侪肩负千秋业──记民间故事研究家刘守华教授
   相关链接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
·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