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手记·
寻访民间文化的路并不好走,常常在盘山公路上驱车前行,一面是笔直的山壁,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路边不乏侧翻的车辆。但正如我们所切身感受到的,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在濒临消失的边界努力挣扎,有的在民风乡俗中茁壮生长。
十天的采访行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的一句话——“文化生于民间,死于庙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面临困境,但还是保存着浓厚的民生气息,而如果有一天,当它们真的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时,就失去了最纯正最有生命力的形态!隆回县县委书记钟义凡的一句话也令人动容:“虽然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但还是要支持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能凝聚人心!”
在基层、在文化的源头感受了文化的初始状态之后,虽有忧虑,但信心仍存——在崇山峻岭中、在乡风民俗中,我们的文化基因,还在生生地传承;中华文化的源泉,还在汩汩地流动。
滩头年画传承人高腊梅
侗锦制作技艺传承人粟田梅
老胡开文墨厂描金车间
“土纸”传承人李志军 (本版照片均为光明日报记者 杨慧峰摄)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1-13 03:54:59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