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郑晓云]“花腰傣”的文化及其发展
  作者:郑晓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0 | 点击数:17013
 
第五,反映一个民族归属意识最重要的是自称,与其它地区的傣族一样,红河流域的傣族虽然分为不同的支系,但是在支系的前面人们都无一例外地称呼自己是傣,然后才加上支系的名称,这一称呼自古就有,反映了不同支系的傣族人对傣族这一大的民族群体的认同与归属,这是居住在云南各地的傣族都共有的一种认同特征。
以上所举的几个方面的特征是傣族共同文化特征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尽管不能包容全部共同的特征,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到红河流域的傣族与其它地区的傣族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
除了这些共同的特征之外,由于不同的居住区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傣族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些文化特点,这在各个地区的傣族中都是很明显的。居住在红河流域的“花腰傣”人民由于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已形成很多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有很多方面与其它地区的傣族人民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花腰傣”人民自己的文化特征,认识这种差别对于认识红河流域“花腰傣”的文化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花腰傣”人民与其它地区的傣族人民文化上不同之处:
1.服饰文化。红河流域的大多数傣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花腰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傣族妇女习惯于用一条色彩的长腰带系在腰间,这也形成了相关的文化,包括腰带的编织、使用以及它的内涵。而其它地区的傣族是没有这一习俗的。在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中,妇女们习惯用银制的腰带,因此银制的腰带也同样具有与“花腰傣”的腰带相同的很多文化内涵,它是一种用品,同时又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
服饰文化方面的第二个重要特质是红河流域的“花腰傣”喜爱在服装上装饰很多银制品,有的妇女全套服装银饰品重达四五公斤,这在其它地区的傣族中是很少见的。
第三个特征是红河流域的傣族人民普遍使用竹篾帽子,这里不同的是其它地方的傣族虽然也使用竹篾帽子,但是它的功能主要是遮阳遮雨,当地的傣族妇女更多的是喜爱用大围巾包在头上。红河流域的“花腰傣”人民把竹篾帽子作为整体服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是当地不同支系服装的象征之一。当地不同的傣族中竹篾帽子的造型也不同,被称为“鸡帽”(鸡为一种珍贵的野生蘑菇)的竹篾帽子不仅是当地傣族的识别特征之一,而且具有很多文化内涵,例如傣卡人在结婚时,新娘子来到新郎家,要很庄重地为新娘子戴上新的竹篾帽子,以此来表示一种新的身份与新生活的开始。
2.居住。红河上流的“花腰傣”在居住文化方面以其它地区有很大差别,当地的傣族人民居住的是被称为“土掌房”的屋子。这种住房是用土砖砌起来,一般是两层,平顶。这样的住房一般上层住人,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外阳台,可以晒东西、休息、制作农具及土陶器等,下层则用来烧饭、待客、堆放杂物等。红河下游地区的傣族居住的房子也是同一种类型,但大多数只有一层。在云南大多数地区的傣族住房的类型都是被称为 “干栏式”建筑的二层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基本上都是用竹木建筑而成的,历代史籍中都把干栏式建筑作为傣族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加以记述。
3.婚姻家庭。红河上游的“花腰傣”与其它地区的傣族一样,恋爱是自由的,在历史上由于这一带的傣族居住于河谷热区,男女青年恋爱和结婚都比较早,一般到了十六、七岁,就可以借助各种节日谈情说爱。这里最典型的是“赶花街”,在每年正月中赶街的日子里,男女青年互相认识,谈情说爱,互相赠送礼物,待爱情的果实成熟时定下终身。“花腰傣”的婚姻模式是结婚之后到男方家庭居住,这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结婚之后新娘不马上到新郎家中居住,在行完婚礼的各种程序之后,新娘就回到娘家居住,直到孩子出生之前才来到新郎家长期居住,在这期间丈夫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在过节的时候,到新娘家住几天。新的家庭有了孩子并且长大之后,就有可能考虑与父母分家居住。其它地区的傣族也是一样的,自由恋爱而组合成的家庭是平等的,男女双方在家庭都有义务权利,有传统形成的男女在劳作上和社会生活中的分工,一但夫妻双方不和,离婚也是很自由的,并且手续很简单,往往是双方一但分开居住,就算是离婚了。
在西双版纳傣族的婚姻模式中,男女青年恋爱也是自由的,结婚之后是新郎上门到新娘家居住,一般都要在女方家居住3年左右才能视情况从女方家分出来自立门户。在德宏傣族的婚姻模式中,过去家庭包办婚姻的情况比较突出,男女双方相爱之后还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才能结婚,很多青年人往往因为父母的干涉不能结婚。结婚之后妇女嫁到男方家庭中,以男方家庭共同生活,离婚也不自由。而处于西双版纳与德宏之间的临沧地区的傣族在婚姻模式上是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模式,婚姻有的是自由的,有的是父母包办,在结婚之后有可能是新娘嫁到男方家庭生活,同样也可以是新郎到新娘的家庭中生活,几年之后再分家居住。
4.宗教信仰。红河上游的“花腰傣”信仰的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这一点是傣族共有的,人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水有水灵、山有山灵,树木和农作物也有其灵。由此产生了人们对各种灵魂的祭祀与原始崇拜。种植水稻之前要祭祀,求神灵保佑获得好的收成,这一春耕之前的祭祀活动是每年的重大活动。收获之后也要祭祀感谢神灵。上山打猎之前要祭祀,求山神保佑赐给猎物,打到猎物后祭祀感谢。每个村子都有一棵大龙树,是村子的中心,每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祀大龙树。每年春天全村人都要在大树下面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牛,称为祭龙,目的是祈求天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如果有人生病人们也会认为是魔鬼作祟,也要进行祭祀活动驱赶鬼神。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乔]花腰傣的文化与变迁
下一条: ·贵州布依八音濒临失传
   相关链接
·[姚紫薇]吴文化视野下白茆山歌的民俗文化特质·[杨树喆]漓湘文化圈视域下桂林民俗的文化特质
·[吴乔]花腰傣的文化与变迁·吴乔 著:《宇宙观与生活世界──花腰傣的亲属制度、信仰体系和口头传承》
·[李银兵]谁在参与构建当代民族民间文化·[李银兵]和而不同:戛洒花街节的文化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