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与拉祜族历史同起并存的。宗教文化不仅是拉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而且涉足于其社会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拉祜族传统民族文化与传统宗教文化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拉祜族的整个发展史,浸透在宗教文化的海洋之中,其宗教文化的特点也更富有民族社会生活的特征。
一、拉祜族宗教文化始终与社会生产如影随形
拉祜族宗教文化是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拉祜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莽莽远古,处于童年时代的拉祜先民,面对险恶奇异,变幻无穷的自然界,既充满恐惧与神秘,又感到自身的无能为力。低下的生产力,使拉祜先民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的支配。同时,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拉祜先民认识水平和能力也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利用自己当时思维所能达到的程度,对自然现象和与生产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使生产活动充满了宗教文化色彩。
游猎活动是拉祜族早期社会的基本生产方式。表现在狩猎活动中的宗教祭祀内容十分丰富。设想一下,洪荒时代的拉祜先民,处在择洞而居,与毒蛇猛兽共处的恶劣环境之中。人们既要以较弱的自卫能力来防止野兽的侵害;又要凭借极为简陋的武器同野兽搏斗,以求获取最基本的食物来源。这样除了要求先民结成群体力量外,还需要人们具备战胜野兽的精神力量。在当时,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便来自狩猎中的宗教祭祀活动。
拉祜人认为万物皆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狩猎有猎神。每位猎手家中都供有猎神神位。每逢年节和出猎之前都要进行祭祀猎神活动,祈求狩猎丰收,若进行大规模围捕,还要进行全寨性的祭祀活动。有的拉祜族村寨,将猎神供奉于卧房的柱子上,全寨由一个年长、枪法好,狩猎经验丰富的男子供奉。每次出猎前,拉祜人都要进行祭祀猎神活动,以求猎神保佑狩猎活动顺利,狩猎人不被猎物伤害。有的出猎前杀鸡看卦,预测是否适合出猎和打猎有无收获。有的拉祜族村寨,出猎前,在村寨附近选一棵大树,削去一面,在上面画上各种飞禽走兽。猎手们将自己的银手镯置于树下,点上蜡烛,在距三四十米远的地方向画像打一枪或射一箭。据说击中什么动物的画像,就会在狩猎中打到什么动物。在狩猎活动过程中,拉祜人同样以宗教形式祈求获得猎物。有的地方出猪时要唱“出猎祭祀歌”,内容包括做好狩猎的准备工作,牢记天神厄莎为拉祜人创造的各种野兽猎物的恩德;狩猎中大家要团结一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获得猎物要先敬献老人和捕猎能手以及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猎物伤害等。围捕猎物时,拉祜人常常念咒语,以求猎物按人的意愿就擒。狩猎回来,拉祜人还要进行祭祀活动,以庆祝狩猎丰收。不同的地区与村寨,祭祀的方法有所不同。如有的拉祜西村寨,猎获大野兽回来,要举行祭猎神仪式。其方法先用一块肉皮将兽蒙盖起来,然后在兽头周围洒汤。有的地方则将兽肉供给神灵,以求保佑今后再获丰收。
当拉祜族由游猎生产归宿于农耕生产以后,农业成为其主要生活资料来源。基于对农作物丰收的期盼,拉祜先民将宗教观念植入农业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形成一整套的农业祭祀活动。土地是万物生长的载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拉祜人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每当动土播种之前,都要进行各种仪式来祭土地,以求土地神灵保佑,获得好收成。实行刀耕火种的拉祜人,在“砍懒火地”前,要先祭神灵。其方法因地区而异。有的村寨是先选上一块地,地上中心插一小树枝,点上香蜡,备一碗米,一碗酒,一边洒米,一边祷告:我们要种这块地了,各种鬼神赶快走开,请天神保佑我们种少得多。同时,还要问卦,看神灵是否同意开种所选之地,或此地是否适于耕种。一天之后,人们又到地里去看,如原插在地上的小树安然无恙,则表示神灵同意开垦此地并能获得好收成;如果小树已经歪倒,则认为此地不宜耕种,必须另选土地。卦选土地,祭祀土地,在拉祜人看来是极为神圣,极为重要的事情。所以,有的拉祜族地区还有专门的祭祀土地的祷词。如临沧地区双江县一带拉祜族地区,流传着一首《开山祝祷词》,以热情的颂歌、虔诚的态度来祈求众神允许开山种地,保佑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好,获得大丰收。祈祷表示,人们决不会忘记众神的恩情,他们将用丰收的果实来贡献给众神。
土地选好后,播种便开始了。播种中的头一项祭祀活动是“取神种”。拉祜族传说中讲,先前拉祜先民种田没有种子,是天神厄莎为他们找来种子,使人们能够种田收获,有粮食吃。粮食种子年复一年繁殖收获,使拉祜先民们视种子为神物,认为对神种的祭祀将会给人们带来好的收成。因此,拉祜人播种时都要进行“取神种”仪式。仪式结束后,各户都从箩内取上一把经过祭祀的“神种”,带回家后拌在自家的种籽中,以获“神种”的神气,使庄稼获取丰收。
“神种”播种后,拉祜人要进行播种祭祀活动。人们一方面举行祭祀仪式,一方面进行祷告。有的村寨有这样的祷词:我家已种下吉祥的种子,望山神保佑谷子出得好,秧苗肥壮,象盛开的山花一样茂盛,象山果坠枝一样果实累累。澜沧县竹塘区拉祜族有一组反映整个生产过程的劳动歌,其内容充满了对神灵保佑的期盼和对丰收的渴望。如出现天灾,人们更要进行祭祀,求神灵保佑消灾解难,认为如果不这样做,谷子就不会出穗。为了使谷物长得好,有的地方还有专门的退灾祝词。如流传于思茅孟连县拉祜族地区的“退灾祝词”,就以虔诚的态度,恭敬的颂词来祈求神灵消除灾祸,带走瘟疫,保护庄稼不受损害,获得好收成。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