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李扬]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译后记
  作者:李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05 | 点击数:6376
 


  这部《美国民俗学概论》*得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问世,也算是机缘巧合。布鲁范德教授的原著首版于1968年,1978、1986、1998年分别修订再版。早在1983年,我在辽宁大学师从乌丙安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便开始断断续续翻译此书,译稿完成后,一时难以找到愿意付梓的出版社,颇费了些周折,延宕至1993年,终于申请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虽然中译本当时只印了2000册,但作为新时期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美国民俗学研究的译著,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评论、引用、荐介颇多,一些高校将之列为民俗课程的参考书目,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也曾予以关注,提出中肯的建议。

  当时翻译的是1978年的第二版。后来,布鲁范德教授又寄赠了1998年出版的第四版,初读一遍,发现修订增补幅度甚大,编排体例上亦有变化,内容更为丰富,反映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新加入的“焦点”等环节也进一步增加了可读性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较之第二版,整体篇幅上扩充了三分之一。我觉得很有必要将它继续介绍给国内学界,但联系了几家出版社,虽然大家都认可肯定此书的学术价值,却因担心销路效益而踌躇不决。

  2006年,承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瑞琳、吴晓斌两位的慨然相助,我翻译出版了布鲁范德教授都市传说研究的代表作《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这部原本在美国就畅销的都市传说方面的开山之作,在国内也引起了较好的反响。有一天,忽然接到上海文艺出版社理论室负责人吕晨的电话,说他们从《消失的搭车客》的译后记中,得知我准备翻译布鲁范德教授的另一部都市传说著作《婴儿列车》,很感兴趣。在交流过程中,我无意间提起布鲁范德教授的这部新版概论,没想到吕晨和出版社的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进一步了解了该书的内容后,很快确定了出版的意向。

  说起来,我和上海文艺出版社颇有些缘分。早在1984年,导师乌丙安先生将我的一篇神话研究的习作推荐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艺集刊》。得知被录用后,很是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拿到样书,翻开一看,拙文竟然排在第一篇!惊喜之余,更觉汗颜,一个22岁的后进新学、一个在读硕士生的初章稚作,实在不敢担当如此殊待。至今,我还是深深感激从未谋面的《集刊》的两位责任编辑王文华、徐华龙先生,在我刚刚踏上民俗学研究之途时,就给予了如此及时而有力的提携激励。大约在1990年前后,应徐汝舟、史昆之约,我参与翻译了《世界神话百科全书》,这部字数近百万的译著,也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责任编辑是刘东远先生。时光如梭,一转眼近20年过去了,有幸又一次与上海文艺出版社不期而遇,再度承蒙出版社领导编辑的慨然相助,前缘相续,心中着实欣喜、感佩。

  本书1993年中译本书名为《美国民俗学》,斟酌再三,考虑到原著书名中有Introduction一词,遂更名为《美国民俗学概论》,以切原意,亦示新版之别。除了译出新增内容章节外,对原第二版的译文重新进行了校核,订正了个别误错。原著的章后注,依旧略去,一方面是出于全书篇幅的考虑,另一方面,对一般读者而言,专业性很强的释解和详琐的资料征引似显赘余;而对民俗学研究者而言,如果将书籍杂志和人名等译成中文,反倒给进一步的检索带来不便,还是直接查阅原著为好。此外,原著中部分插图,因为版权问题而未印出;征得原作者同意,行文个别地方略有删节,在此一并说明。

  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理论室的吕晨为拙译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林雅琳编辑认真细致地审阅校核译稿;我的学生刘聚、孙大伟、王超在文本处理、原文校核、格式排版等方面惠助良多;我的家人在专业和生活上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深挚的谢意。

  最后要特别感谢布鲁范德教授。从第一次通讯联系至今,20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支持我的研究和译事,在版权等方面慷慨予助,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惑答疑。布鲁范德教授现已年近八旬,在安享高山滑雪、山溪垂钓的多姿多彩晚年生活之余,依然孜孜于民俗学的研究,退休后不断有新作问世,目前正在修订增补《都市传说百科全书》,预计后年出版。相信布鲁范德教授看到这部《美国民俗学概论》和接下来即将出版的《婴儿列车》中译本,会倍感高兴的。他在电邮中让我直呼其名Jan即可,而且专门告诉我Jan不要念成“简”,而应按照挪威语的发音念成“扬”——好吧,扬,请接收来自中国的扬的衷心感谢和诚挚祝福。

  -----------------------------------------------------------------------------

  *布鲁范德著,李扬译:《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出。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2011-10-28 13:34: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宏宏 李燕妮]守望精神家园 彰显节日文化
下一条: ·[黄书权]师大校园里的亮丽风景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