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作者:赵冬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1 | 点击数:13822
 
笔者曾考察过统治土家族地区长达400多年而盛极一时的湖北鹤峰县屏山村原容美土司所在地的文化和现存的遗迹。我们在当地宣传部一位干部和该村一位山歌手的一路山歌对唱声中走进了这个村子。这个村位于鹤峰县城东11公里处,地形狭长,山顶较为平缓,四周十分险峻,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容美土司曾有八代司主在此苦心经营,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这些建筑大多现已荡然无存,但遗迹遍布整个屏山。屏山遗址中的爵府约1200平方米,尚存司暑、街道、大堂、二堂、“山高水长”石刻等建筑遗迹。整个屏山上,另有万全洞、寨洞等洞府建筑,还有七丈五土城、大荒口关隘,躲步峡石墙(长500余米,高5米),墙外西南方有平步桥、铁锁桥、土司属官向氏墓群,以及与土司活动有关的戏楼、箭牌、阅台、凉风台、跑马练武场、天牢、地牢、杀人沟等遗址。屏山后街西尽头,还有万全洞碑刻残存于通往万全洞的山垭上,沿绝壁险道下万全洞,洞内“爱日亭”、“就月轩”、“魏博楼”等洞府建筑遗迹依稀尚存。1735年末代土司田旻如就被迫自缢于此洞,宣告了土司时代的结束。在这里,许多国家珍贵文物如“土司官印”、“河图洛书砖图”皆出土于屏山,使得屏山土司遗址群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容美土司遗址。
我们从上述调查资料来看,那里虽然发现有容美宣抚使田舜年(明弘十八年,即1505年袭容美宣抚使)演唱《桃花扇》的戏楼遗迹和他亲手在一石柱上撰写的“山高水长”的石刻、容美宣尉司帅府经历司官印、容美土司爵府“武略将军”向文宪墓石刻“河图洛书砖图”,田土王设立的天牢、地牢,以及土司时代留下的百顺桥碑,容美土司行署遗址紫扬山及其附近既很规则又很神秘的数块石头,神龙纹石碑,屏山铁锁桥遗址,万人洞石城门、城垣、梳妆台、望水楼、杀人台、水牢等众多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遗物背后的文化背景,即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如,演唱《桃花扇》的戏楼的修造技能技术、装饰艺术、规模布局、座椅的特点及其和舞台的距离,演员的服饰、演唱的内容……特别是当清朝禁演《桃花扇》,以罢官打击孔尚任的时候,田舜年却在容美土司爵府屏山的戏楼里大演《桃花扇》,并将其作为爵府迎接贵客的最高礼仪这一特殊现象,不仅承载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内容,而且更使人联想到当年田土王的威风和与朝廷的对峙,这是值得我们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去挖掘和探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戏楼没有了这些内容,那么,就仅仅只有戏楼的空壳而无戏可谈了。
在我们的考察中,发现这里的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关于田土王对待当地新娘、对待家姓田和野姓田的不同态度的故事,田土王喝毛奶的故事、杀人时请“土王菩萨开眼”的故事⑧,铁锁桥的故事,还有关于承袭了多代的田土王各代死亡后墓葬地点之谜、向文宪墓被挖和石刻“河图洛书砖图”被运走后当地村民不安、不宁之谜,以及通过唯一的一座铁锁桥才能进入屏山方圆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原容美土司所辖领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倘若没有这些综合性的文化与自然相融的特定环境或特殊背景而只重视了要么“物”的一面,要么“非物”的一面,我们对这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一定会大打折扣,这里的文化全貌也不可能让我们全部领略。同时,当年容美土司的繁荣与兴旺更是不可想象。所以,我们在研究这里物质文化遗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自然文化遗产的作用。
国家遗产,实际上涉及到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城市建设、村镇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在文物资源丰富的地方,更应加强文物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和研究。因为文物是产生在特定的客观自然环境之中的,自然环境对文物的产生、保护、保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的自然环境总是融入特定的文化内涵之中的,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否则会损害不可移动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离开了背景、环境,许多不可移动文物文化内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仅会受到损害,而且还会造成信息误差。所以,我们应注意文化或文物的完整性,包括其周围的环境。《文物保护法》中亦规定:“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实际上也是将文化和自然一同保护而保存文化完整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容美土司所在区域的人文历史、遗迹遗物、民风民俗、民间说唱艺术,以及自然地理、环境风貌等等,共同构成为容美土司文化的完美与和谐。因此,我们在对这里的文化进行研究、保护和理解、阐释时,要从以上多角度去认识和把握,才能很好地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笔者也在此呼吁对于像屏山村这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然风貌保存完好的地方进行整体保护,或建立一座生态博物馆来进行整体保护。
在这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嫁接。而实现这种嫁接和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除了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对他们的有机结合外,现在对其解读和认识的,则主要是博物馆。如对容美土司的研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士参与,但诸多的问题和最终的解释、解读还是主要由博物馆来完成的,即博物馆及其文博考古人士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渗透的关系而较为全面地把握当地的文化内涵而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因为博物馆能最广泛、最全面地调查研究和保藏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留传给后人。这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下一条: ·专题║ 龙的腾飞:中国与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
·[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戴安妮 吴言]Cosplay的身体创作与互动研究
·[程浩芯]传说入戏的文体互动方式·[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
·[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程浩芯]通行叙事和地方叙事的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