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作者:赵冬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1 | 点击数:14260
 
 
二、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且密不可分
 
博物馆的突出特点是“物”,比如,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对博物馆的界定是:博物馆是“陈设一切天然或人造之物,供民众观览之所”③。50年代,我们给博物馆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现代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1979年版的《辞海》对博物馆的解释是: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1983年3月出版的《博物馆学概说》(江西省博物馆学会编)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博物馆,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以教育和具有高尚情趣的娱乐为目的,以文物标本为基础的,以收藏、研究、陈列、传播为基本任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机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认为,博物馆工作的对象是:“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遥远的古代到现实生活;从本国本地区到异国他乡;从宏观到微观,各种实物例证和资料都是博物馆收藏、研究的对象”。国外对博物馆也有类似的界定。1951年,日本制定的博物馆法把博物馆规定为:“系指收集、保管(包括教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④。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时,在其章程第三条中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非洲地区博物馆的内容也主要是注重本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各国早期考古文化、人种史、民俗学以及艺术、手工艺品。……这些,都十分的突出了博物馆“物”的特点。所以,在我们的博物馆中,出现了大量的“物”,即丰富的文物藏品。
博物馆虽然以“物”著称,但实际上,它与“非物”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分离的。在前述的博物馆概念中,实际上就包含了“非物”的特点。比如,博物馆是“陈设一切天然或人造之物”的,这里的“天然或人造之物”中,就包括有“造物”之技能、工艺和当时当地的礼仪、习俗、情趣、爱好等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博物馆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概念中,无论是物质文化遗存、精神文化遗存还是自然标本,也都有非物质文化的因素。因为物质文化遗存,比如,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可能出现灰坑、墓葬和其他遗迹、遗物等。恢坑、墓葬及其中的包含物等遗迹、遗物都会有人们习俗、礼仪、工艺、技能、技巧甚至艺术和传说等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注入其中,亦即都体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一座古代墓葬,凝结了很多的礼仪、习俗,包括墓地的选择,墓向、头向的位置,随葬品的多寡……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分十足。精神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更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博物馆中“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实际上其中很多就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国际博协“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中的“人类及其环境”,都有不少附着于人类和环境的非物质文化成分,如,生产生活习俗,生产生活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工艺、美术,对人类及其祖先的神话与传说,对人类和自然的各种崇拜……都是非物质文化的体现。所以,我们认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分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是其一。
其二、博物馆的性质、职责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张謇认为是“设为庠序(古代的乡学,泛指学校)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⑤,所以,他于1905年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苑,就包括了博物馆、植物园和动物园。这里既包含了人文教化,也包含了“鸟兽草木”等植物园和动物园等自然部分的内容,是“非遗”中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体现。时代发展到现在,我国博物馆的性质规定为: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其职能是:①博物馆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博物馆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职能);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思想道德教育;④科学研究;⑤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⑥。这里的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储存形式,包含着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艺美术等各种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有价值的资料”⑦。这其中也包括了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民族文化到人们的风尚习俗,从风尚习俗到民族心理和民族的图腾信仰等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内容。《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做了如此的界定:“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这里虽然界定的是物质文化遗产,但实际上,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历史上各种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实物资料的背后,都无不包含有传说、故事、礼仪、民俗、心理、工艺、技能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内容。而“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更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下一条: ·专题║ 龙的腾飞:中国与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张永钦]夫妻权力分析:入赘婚家庭关系与家庭决策模式探讨·[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吴茂颖]超越对立:从馆舍到活态
·[王舒宇]非遗视域下的辽宁省博物馆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
·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