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申遗与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

伊玛堪说唱:濒临失传的英雄史诗(图)
  作者:记者 简彪 张建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07 | 点击数:12932
 

  列入名录后,宋宏伟、景堤都没有松懈。“6年的履约期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很多,我们非遗中心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省文化厅将我们中心确定为伊玛堪说唱的保护单位,下拨的资金就要专款专用,更要用到实处。”景堤听说佳木斯市郊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金凤拉着葛宝华准备成立伊玛堪艺术团以增强敖其村旅游吸引力,正准备考察后下拨合适的扶持资金。

  “我们有压力。”宋宏伟直言不讳,“但是有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有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担负起保护、传承伊玛堪的责任。我们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和我们一同承担起这一责任。”宋宏伟已经打好了今后6年里抢救、保护、传承伊玛堪的腹稿。这些措施包括完善保护规划,成立专家委员会,完善立体式保护模式,建设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建立生态保护区等。

  地方政府已经展开了行动。

  同江市2001年开始在三江口广场修建了赫哲族博物馆,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渔村修建了赫哲族民俗村,并通过在街津口、八岔两个民族乡建立伊玛堪、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婚俗等传习所。上海世博会上,同江市民族歌舞团上演了伊玛堪片段《希尔达鲁莫日根》、赫哲族舞蹈《月亮里的姑娘》,赢得一片赞许。该市的街津口中心校坚持多年在假期开办赫哲族伊玛堪讲唱班、语言版、舞蹈班等,今年暑假更是吸引了78名孩子学习。“有些家长听着听着,也进了教室。”担任暑期班伊玛堪老师的吴宝臣说。

  记者从同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的一份文件上看到,在未来几年,同江将通过多种方式保护传承赫哲族文化。一是建立完整的伊玛堪传承人数据库,二是依托即将建设的赫哲族非遗研究挖掘保护中心设立赫哲族非遗资料库,三是恢复赫哲族生产生活环境,四是选拔科班和民间专业人士等对之进行研究。“我们局还要组织所有传承人体检,已经落实了。因为保护、传承非遗,还是要落实到人上。”同江市文广新局局长王建新介绍。

  更多的赫哲人已经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吴明新依旧奔波在哈尔滨、佳木斯等地教授赫哲语、伊玛堪,学生越来越多;吴宝臣组织了一个伊玛堪艺术团在街津口赫哲族民俗村外的饭馆驻唱,有一定经济收益;28岁的敖其村民伊春林已经会唱三段伊玛堪,还准备继续学习;25岁的美术系毕业生解永亮是赫哲族鱼皮画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年收入过10万元……此外,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的6位年轻人,也继续为伊玛堪的抢救、保护、传承而努力;佳木斯市郊区文广新局局长纪万和还是会经常跑到敖其村,督导村民们的学习进度;胡大伟还在为佳木斯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落实、完善而奔忙……

  “赫哲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奔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我们应该以这样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去做好这份工作。”宋宏伟说。

(本报记者 简彪 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1年12月07日 16: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上海1900多项非遗面临“碎片化”
下一条: ·追寻历史深处的船运记忆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赵薇]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
·[黄任远]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走近赫哲族文化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黄任远 于晓飞]凌纯声和赫哲族文化研究·黄任远:《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
·传播民族文化 共享世界文明·习总书记走进伊玛堪传习所
·伊玛堪说唱“嫁接”皮影戏·[陈学军]赫哲族民间手工艺保护模式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