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春梅 实习生 洪欣宜
提起如今台湾的相声剧团,名气最大的当属相声瓦舍。这个成立于1988年的相声团体,不仅在23年间红遍了整座宝岛,其影响力甚至流传到了作为相声艺术发源地的北京。12月23日至25日,创建者冯翊纲和宋少卿将首次率相声瓦舍来京,在保利剧院演绎他们的经典作品《东厂仅一位》。演出之前,两位台湾相声大腕儿接受本报专访,聊聊他们的瓦舍,也聊聊他们眼里的相声。
让相声走出录音带
虽然此次演出是相声瓦舍的首次进京亮相,但对于很多北京观众来说,冯翊纲和宋少卿早已是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在不久前来京演出的赖声川戏剧作品《宝岛一村》中,有一对叫“老赵”和“老周”的角色,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扮演者就是冯翊纲和宋少卿。谈起当初创办相声瓦舍的初衷,这段往事还是得从导演赖声川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冯翊纲只是一名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学生,而宋少卿还在上高中,两人都喜欢自己写本子、说相声。但在当时,台湾几乎没有任何相声演出,他们只能通过录音带来听相声。直到1985年,由赖声川导演的戏剧作品《这一夜,我们说相声》横空出世,才让他们真正见识了相声艺术的魅力。“他把我们都叫醒了,这才知道相声并不是只能在录音带里听。”提起那时的心情,冯翊纲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1988年,冯翊纲、宋少卿合作创办了相声瓦舍。之所以取名“瓦舍”,他们是要突出“剧场”的意思,希望能把更多观众拉到剧场听相声。(注:“瓦舍”是指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当时,恰好赖声川正在他们的学院任教,两人壮着胆子请赖导来听他们的相声。宋少卿说,那时候他们对相声的理解就是“嘴皮子要利索”,“现在要说15分钟的本子,那时候5分钟就能说完了。”赖声川听过之后,给他们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慢一点”。
相声瓦舍成立之初,他们的舞台在大学校园里。那时的演出是在午休时间进行的,台下的听众都是端着盒饭的同学。很快,有人看中了他们的潜力,邀请他们参加商业演出,没想到从此便开始走红。说起自己成功的秘诀,冯翊纲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创作,真诚地表演,要一场一场地去演,每天去养着你的感觉。”而宋少卿则认为,环境的因素也很重要,“我们是在没有人说相声的地方说相声,所以才会这么快就获得认可。”
把相声说进中学教材
此次来京上演的《东厂仅一位》,海报宣传词将其标注为“相声剧”;可是冯翊纲和宋少卿对此却并不认可,认为这个叫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艺术特色。“把你们头脑里的那个框架去掉,创作没有框架,这是相声瓦舍找到的活路。”冯翊纲说,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叫做戏剧,把自己当作演员。
虽说创作上没有框架,但是看过相声瓦舍推出的演出便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是以不同于传统相声的创新表演手法,重新解读历史,讽刺现实。不过,在近几年的作品中,相声瓦舍在坚持走讽刺路线的同时,也在作品中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冯翊纲认为,这种“关怀”是一出喜剧必不可少的内容。“喜剧不应是纯技术性的创作,否则你和观众会被冷峻的栏杆相隔。喜剧是要从人会受伤的地方去理解人,设法找到人性的脆弱之处,把它磨薄一点,让它变得敏感,人就容易发笑,发笑的同时可能也会掉泪,但那个泪不是悲伤的眼泪,而是莞尔的、理解的、于我心有戚戚焉的眼泪。”
郭德纲说相声说成了大款,台湾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但冯翊纲也坦言,自己凭借相声可以活得很好。“我有不大不小的公寓,开着1300CC的车子。”让他最为得意的不是生活上的满足,而是相声瓦舍在台湾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使得台湾一年有好几万人进剧场听相声艺术,中学教材以我们为例介绍相声艺术,外国人到台湾学汉语的教材用的是我们的段子……”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听相声也能打动人心
相声瓦舍的作品有几十个,第一次来大陆该演哪一个?这个问题让冯翊纲和宋少卿忐忑了很久。在向众多大陆友人征求意见后,大家一致表示,最希望看到他们带来现场版的《东厂仅一位》。要知道,这部首演于2001年的老剧目,可是相声瓦舍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
《东厂仅一位》的演出形式,与北京观众常见的传统相声有很大不同,该剧上半场以对口相声为主,下半场看上去则更像是话剧。聊到当初创作这一作品的想法,冯翊纲用了一个大陆的流行词汇:十年前的自己比较“愤青”。他解释说,自己当时看到台湾社会的一些乱象,跟历史上明朝的东厂气氛有些相似,于是便写出了这么一个讽刺作品,“想以古喻今,把自己的看法在舞台上表达出来。”
十年前为台湾观众创作的作品,拿到今天在大陆上演,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不熟悉台湾文化的大陆观众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为此,冯翊纲和宋少卿重新整理思路,对全剧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改造,前后修改了七次之多,约有一半的地方都进行了调整。
对于首次大陆之行,宋少卿希望观众们不要带着任何预设的框架来看演出,“所有的表演都是要为观众打开一扇窗,为什么要带着框架呢?”冯翊纲则提醒那些专为听笑话而来的观众,“听我们的相声不能去数有多少‘包袱’,有些地方是需要静下心来听的,是可以打动人的。”
本报记者 李继辉 摄
文章来源:中新网-北京日报 2011年12月06日 13:5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