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娄贵品]“我们自来是中国的百姓,这是中国的地方”
——从《西南边疆》所载文章看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作者:娄贵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03 | 点击数:9091
 

  如果说陶先生赠送国旗还仅限于塑造与培养阶段的话,赵晚屏的调查则向我们展示了遮放、芒市等地傣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他说:“摆夷(今傣族)人民虽然没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却知道他们自己是中国人,而且知道中国和日本在作战。他们底同情心,因此,也是在中国一方面的。这种国家观念的不强烈并不是摆夷对于中国的国事没有关系,或是他们觉得中国不是他们所有的,却是因为我们在平时还没有机会把他们熏染在这种意识里面。”赵氏还展示了在遮放司署的厅柱上的一副对联:

  在边塞作前锋锁鈅政施宽猛自然蛮夷服从,

  为国民撑半壁山河志矢忠贞何畏强邻逼处。

  “像这样的对联我们在芒市也能看到,她充分表示着一种政治的意识和摆夷对于国家的关系。这几年来中国政府政治意识的表现有一个特点,便是充分利用标语的宣传力量,这种风气在芒市等司署衙门也多在效行。”可见,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薄弱主要在于国家的建设不够。同时,由于战争及国民政府与国人宣传的加强,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意识已日渐强烈。

 

  ■相关链接

  班洪事件

  1927年,英国侵略者非法进入云南佤族班洪和班老等部落共管地区(今沧源地区)秘密勘探矿藏。1933年开始修筑通向矿区的公路,1934年1月派兵侵占该地区的银矿,激起佤族及各族人民的愤怒。1934年,云南各族人民英勇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对银矿的侵占。班洪王与班老王邀集周围部落,剽牛立盟,誓逐英军,并组成3支武装抗击英军,虽被英军炮毁十余村寨,仍坚持斗争,终于在当地兄弟民族支援下击退入侵者,收复了失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11-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彭兆荣]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
下一条: ·[沙先一 秦敏]家族文化研究的可能向度
   相关链接
·[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
·[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王璐]汉语“民族志”溯源再议——以中国早期西南边疆民族调查为例·[林文勋]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尹虎彬]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与边疆民族问题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专家称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将推动国家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