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赵书:为保护民俗文化倾注全力
  作者:记者 高剑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20 | 点击数:8406
 

赵书(中)深入民间考察民俗文化。赵书供图
 

  在北京,一提起民俗文化研究,总有人想到赵书。这是由于他和民俗文化已经打了一辈子交道。

  赵书有着许多身份:满族民俗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团成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文联主席、北京传统地毯美术设计师等等。而在记者看来,他更是一位普通的慈祥老人。和赵书交谈时,能深深感受到他对民俗文化的一往深情。

  一本书开启民俗研究生涯

  在赵书老人的家里,珍藏着一张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合影。赵书告诉记者,那是1964年10月5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观礼团成员,他第一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时拍的。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书动情地说:“当时我站在第四排正中央,毛主席就坐在第一排,离我近在咫尺。我高兴得热血往上涌,双手都拍疼了。毛主席亲切地向我们挥手致意,他老人家慈祥的笑容,令人难忘。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几十年过去了,赵书也从青年步入了老年,但他仍然始终不懈地为理想追求着。

  上世纪60年代,赵书在北京绒毯厂从事毛毯美术设计工作。从1963年到1965年,他设计的近400幅毛毯图案投产,出口订货率达85%。1964年,23岁的赵书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国庆观礼团,还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

  当年,《北京晚报》发表了题为《毛毯如彩云》的文章,专门介绍满族美术设计师赵书。“梁思成看到了这篇报道后,专门托人带给我一本建筑方面的书。梁老还转告我,一定要学点民俗。他说,要做毛毯设计必须懂得民族风俗和文化。”赵书说,“刚看到书的开篇,我就被吸引住了。那本书把建筑设计与民俗文化相结合进行了介绍,非常精彩。”

  赵书没想到,一本书让他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在“文革”期间,赵书也没有放弃对民俗文化的那份执著。赵书说:“在那10年里,我收集了大量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一些民俗谚语。当我整理出满族先人与自然抗争的故事《女真定水》时,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满族还有这么精彩的民间传说。于是,我下决心要挖掘民族文化,推广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

  一个“怪球”终成全国民族运动会项目

  1999年,北京在建设平安大街时,施工人员挖出了一堆奇怪的石球。当时,有人想到了找赵书问个究竟。当赵书赶过去一看,那根本不是什么“怪球”,而是满族的蹴球。

  原来,早在清朝年间,满族人喜欢在黄土地面上踢一种石制球,也就是蹴球,这也是北京民间十分流行的一项运动。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城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就很少有人再踢蹴球了。

  1983年,赵书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时,负责主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工作。保护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踢石球,在他看来,是义不容辞的。当时,对于赵书的工作,很多人提出了质疑,说他“不务正业”。“在经济大潮刚刚袭来的年代,我们是顶着压力来振兴民族体育文化的。”赵书坦言。1986年,在封明为副市长率领下,北京市首次派运动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推出了由赵书主持挖掘整理的12个北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演,其中就包括蹴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11月1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徐平]大瑶山调查与费孝通民族研究思想初探
下一条: ·王凤刚用生命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相关链接
·[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赵书]蛇年话蛇·[施立学]东北与满族民俗文化
·[赵书]“七夕”不宜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詹晓厚]评关纪新《老舍与满族文化》
·[成沐恩]走进满人与鹰的记忆·[吴松林]《红楼梦》满族风俗研究之我见
·[富育光]谈《红楼梦》中满族旧俗·[马经义]《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
·[何溥滢]满族萨满教的几个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