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钱丽花 高剑秋) 11月28日至30日,第14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作为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举办的重要学术和交流活动,本次年会围绕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绿色宜居的主题进行交流,并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机遇下,民族建筑文化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姚兵在年会上做了致辞,并对民族建筑事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战略中,要构建现代化的民族建筑文化产业体系,必须细化管理,经营民族品牌,深入挖掘民族建筑文化理念的精髓。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与会专家在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之间找寻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陈同滨教授做了以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为主题的演讲。陈同滨说:“民族建筑遗产保护理念要突破传统的界限,不但要保护民族建筑遗产,更要在传承的‘承’字上用功。同时人们要把保护、研究和管理结合起来,遗产的价值研究与实物保护是不能分割的。”他还同与会专家分享了杭州西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过程等。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赵兵以日斯满巴碉房为例,介绍了川西藏族民居的特征,还就保护与传承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藏族民居建筑在建筑材料方面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理念。这些天然的建材绝不会污染环境,造成建筑垃圾。这和当今城市建设中建材耗用、污染、能源浪费都有着鲜明的对比。对于日斯满巴碉房这一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用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形式予以保护, 而且这样的生态博物馆不能只是当作向参观者展示民族建筑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本村寨居民,成为记录和传承他们文化传统的阵地。
此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龙国跃介绍了如何将民族建筑元素融入到城市桥梁的设计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朱光亚,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规划和与会专家、学者做了交流。其他参加论坛的专家和学者,还就民族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应用,民族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环保理念的推广,古城古镇的规划理念等方面,展开了主题演讲。
本次年会上还举行了年度表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等3人颁发了“2011年度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同时,为评选出的2011年度中国民族建筑保护奖、中国民族建筑传承奖、中国民族建筑创新奖,以及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的单位和个人举行了颁奖仪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民委等部门领导和民族建筑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等出席了会议。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12-02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