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彭兆荣]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30 | 点击数:14761
 
3.企业领导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
一般的华人家族式企业大都过分看重“经验”。毫无疑问,经验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财富,任何轻视经验都可能遭致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任何“经验”都无例外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总结与归纳,而企业面对的最重要者为现在与将来,经验只能作为企业领袖在决策与决断时的参照和参考,不能直接地搬用,简单地抄袭;否则,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也可能是毁灭性的。家族式企业在对待“经验”的问题上往往处理得不好。他们过于看重过去经历的事情,对未来却缺乏一个长远的计划,也缺少对未来市场的估测。所以,就此而言,对待“经验”态度的恰当与否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水平。也决定着家族企业发展的质量。笔者在对泰国TBH橡胶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时, 发现该公司总经理的办公桌上有一座右铭:
The world we have created today has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solved by thinking the way we thought when we createdthem.
(今天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不能用昨天创造世界时所采用的方法去解决。)
 
如果每一个企业家都具有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经验,无疑值得称道。
4.用传统“家/佳”代替现代“人/能”认同
许多管理科学家现在都有一个共识,即在未来竞争中,首要的是人才竞争。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已不只靠“伯乐与千里马”之间邂逅的偶然性,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开放合理的机制以帮助获得最好的人才。而家族企业本身就容易给“非本家族人”以一种“无用武之地”的担忧。笔者在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调查时,不少企业职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是某某姓、某某家族的人,不可能有见天日的时候。”许多历史事例证明,家族企业起用不同姓氏的人才,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陈嘉庚在二十年代重用李光前,目的是要打破洋行垄断橡胶出口的局面。李光前精通英文,能与外商直接联系,又对市场熟悉,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结果,由于得到李光前的帮助,他们打破了洋行垄断橡胶出口的局面,直接将橡胶出口给美国胶商,获得大宗利润。(注:参见林孝胜“李光前的企业王国”,载《亚洲文化》第九期,1987 年4月,第3、10页。)不过李光前随之进入陈嘉庚家族,是为后话。
综上所述,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现在正面临自我更替与超越的攸关时期,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个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使之符合现代化的各种要求。这一点却最为不易。因为从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具体的家族企业对于社会来说都属于“个体”行为,它除了在所在国遵守应有的法规以外,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属于不受制约自我行为。发展得好算自己的,发展不好算自己的,破产倒闭也算自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族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便容易出现纯粹个性化的管理特征。老板有能力,决断得好,企业就发展得好;反之,就差。一俟破产,树倒猢狲散。
真正优秀的企业必须具备内部管理上的自我“蜕变”和更新的能力。日本学者藤芳诚一在《蜕变的经营——管理的基础认识》一书中开宗明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由旧式的经营方式脱胎换骨的时期。此种蜕变对企业而言,乃是企业跃进的一大关键。如果一切顺利,企业将会进步和发展,反之,必然导致企业的停滞或破产。此种转变,正如蝉由幼虫成长为虫时,必须脱去陈旧的外壳(此称为蜕变),企业也要不断反复地‘蜕变’,以保持和发展永恒的生命。”(注:藤芳诚一《蜕变的经营——管理的基础认识》,蓝三印译,香港财经管理研究社印行,1982年版,第一章。)问题在于,华人家族企业由于以上的各种特质,不容易在其内部机体和管理模式生成和生长出自我“蜕变”的能力。而这又偏偏是未来企业发展所必需。此矛盾解决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在新世纪的走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著名企业发展史专家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在七十年代末曾发表过一部企业管理方面的大作《看得见的手》(The Visible Hand),他试图说明,过去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中重视“人”而偏废“机构”体制是不可取的。资本主义现代发展的一个趋向就是要在体制上进行“管理革命”。表现在古典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自由竞争、市场调节为特征,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则是由大公司经理阶层主宰调度下稳定发展的“管理资本主义”。因此,他称之为“看得见的手”。这场由自由资本主义到管理资本主义的“革命”主要由两方面构成:(A)在经济企业的规模和功能方面,传统的小型企业在组织、产品、厂址、生产线设置等方面都采取单一和简单的形态,适合“人治行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已经大量出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与之相适应地出现的所谓的“科层管理机构。(managerial hierachy),突出管理体制的作用。(B)在过去简单的雇主与劳工之间生成出一个管理阶层。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权有所丧失,那些拿薪水的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能力,使之成为企业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大企业已逐步被具有专门经验和科学见解的管理者所接管。过去的那种靠冒险家个人神话般的发迹历史已经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消失。(注:参见赵一凡《美国文化批评集》,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62—16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方素梅]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经济向西部民族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下一条: ·[娄贵品]“我们自来是中国的百姓,这是中国的地方”
   相关链接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郭双]紫陶之神:中华文化认同与金火会窑神的信俗主义实践
·[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代清]灶王传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叙事向度、当代意义及现实实践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