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中叶以后神话研究领域中的主要趋势和发展已如上述,然而这并非全部。还有许多人物虽然不能归入上述六个方面,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贡献,而且是不应忽视的。比如H·鲍曼对仙女故事,民俗故事,传奇等与神话的区别所做的分析,就被许多人引用。E·卡西尔对神话的解释,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哲学的力量,而且对神话的象征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尽管精神分析和集体无意识学说的风靡高潮在50年代以后,已走上下坡路,但J·坎贝尔对英雄原型的探索,依然小有“轰动”的效应。
总之,当代神话研究,通过分支领域和各独立学派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果。尽管诸家诸派在许多问题上争执不休,但也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同的认识。这些共识并非皆能令人满意,然而无论如何,它们标志着人类对神话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一种共识涉及到神话、象征和仪式的关系问题。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真正科学的神话学,都应当认真思考神话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那种宗教的整体表现。神话当然是语言、话语和文字的,神话当然会展示社会(神话在其中形成)的某些方面,神话和其它文化形式相比,当然蕴含着更深刻的意义。但是人类宗教的三重表现,即神圣的语言,神圣的行为,以及神圣的地点,本质上如“三潭印月”中的月亮一样。人们习惯于区别开来的三种形式,充其量只是对观察者不同而已,它们的区别具有外在性,观念性,和形式化的属性。在具体的任何文化中,这三种形态总是一起发生的,尽管在不同的文化里,不同的形态占有不同的位置,但神话研究者们绝不应当孤立地(将三者割裂开来)研究神话。
第二种共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神话的统一性与文化的多样性并不冲突。神话学者的面前,时时处处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世界”只有一个,可是来自诸多文化与时代的神话却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神话不仅从一个文化到另一个文化会有变化,就是在一个文化之中也会有所变化。在宇宙起源神话中,主要的食品,基本的供给和手段,是一些经常出现的话题,人类生存中的这些基本因素从狩猎群体到采集群体,比较早的农业社会与畜牧社会到形成极复杂的历史传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构成了它们的多样性,但无论如何多彩多姿,它们都是宇宙起源神话中的基本要素。其原因在于,这些基本因素在那些社会总是严重匮乏的。不论神话中的“人类创造者”给予人类多么大的恩惠与关怀,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始终未能圆满解决的事实,不断刺激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神话中寻求解答。
第三种共识为神话的特征。神话的第一个特征在于它的神圣性。神话中的神圣有别于常规的,世俗的,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神话有一种不容怀疑的权威,它不是在讨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叙述。因此,神话的创世(《创世记》:“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与神学的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神学论述要为其有效性提出根据,而神话本身就是根据。
神话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超时间性。神话的内容是宇宙论与世界的创生,它的时间序列和我们的生活时间截然有别。神话往往用“原初”或“天地创生之前”的用语,把人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间系列;但传说和故事则往往用“从前……”的语气把我们带到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时间片断里。
神话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语言性。神话不同于宗教的另外二种表现(神圣的行为和神圣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尽管可能依然履行古老的宗教仪式,朝拜神圣的地点或庙宇,但往往对其礼仪的程序,法器法物,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但神话的载体不是物体也不是行为,而是语言,它里面所包含的宗教生活的意义(包括宗教行为,圣地,法器,法物等方面),是可以直接领悟的。神话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在宗教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神话的第四个特征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神话必须以一种独特的古代语言来诵咏,这种语言一般同该社会所流行的日常用语迥然相异。在恩加朱-达雅克人中,由专门的人员世代相传掌握着神话的独特语言,这并不是用来保守秘密,而是用来转达它的意义。这种追求神话之“真传”的精神,见之于世界各民族,如天主教中的拉丁语,伊斯兰教中的阿拉伯语,就连印度人在恒河里洗涤“罪恶”,也要求站在岸上念经的婆罗门一定用古梵语念经,否则就认为“不灵”。尽管大多数人根本就听不懂梵语。
神话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同其它学科相比,它起步较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二次大战后有了相当的进展。我们做此简要的综述,意在增进人们对神话研究的了解和关注。
①奥托(Walter F·Otto),当代德国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希腊诸神》(1954),《神话》(1955),《狄俄尼索斯·神话与仪式》。
①博勒(kees·W·Bolle),美国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神话中的人的自由》。
①奥托(Walter F·Otto),当代德国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希腊诸神》(1954),《神话》(1955),《狄俄尼索斯·神话与仪式》。
①博勒(kees·W·Bolle),美国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神话中的人的自由》。
②詹森(A·E·Jensen),美国民族学家,主要著作有《原始民族中的神话与仪式》。
③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罗马尼亚人,美国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永恒轮回的神话》(1954),《比较宗教的模式》(1958),《神圣与世俗》(1959),《神话与现实》(1963),《萨满教》(1964)等。
④胡克(S·H·Hooke),当代英国学者,主要著作有《神话·仪式与王权》(1958),《巴比伦与亚述的宗教》(1963)等。
⑤莫温克尔(S·Mowinckel),当代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赞美诗研究》(1921-1924,6卷本),《犹太人崇拜活动中的赞美诗》(1962)等。
①范德利欧(G·van der Leeuw,1890-1950),荷兰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宗教现象学》(1963)《原始人的宗教》(1937)等。
①列维-斯特劳斯(C1aude Levi-Strauss),法国人类学家。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1958),《图腾崇拜》(1963),《野性思维》(1966)等。
①德琼格(J.P.B.de Josselin de Jong,1886-1964),荷兰人类学家,主要著作有《民族心理研究》(1913)等。
②范巴伦(Th.P.van Baaren),当代荷兰学者,主要著作有《神话的灵活性》(1972)。
①贝塔佐尼(Raffaele Pettazzoni),当代意大利宗教学家,主要著作有《神话故事》(1948—1956 4卷本),《宗教史论集》(1954),《全知的上帝》(1956)等。
②杜美兹尔(Georges Dumezil)入法国学者,主要著作有《古代罗马宗教》(1970),《从神话到小说》(1973),《古代北方人中的神祇》(1973)等。
(原文刊于《世界宗教资料》1990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09年12月29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