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增量放假制度势在必行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 张士闪
时至今日,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春节在节日活动、社会功能、文化意义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年俗因为缺少与现代生活的一种转化性介入,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世界,“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等慨叹由此而起,甚至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共识,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固然,传统节日如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之需,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其衰落将不可避免。但同时,在国家假期制度、单位假期规定和人们的假期观念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日益被结构化的现代社会生活,能否为传统节日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传统节日成为现代人寄托情怀、安置精神的可能选择,也至为关键。
“好客山东贺年会”是山东省旅游局策划并组织实施的,会期从元旦到元宵节,长达四十多天。它是由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等多行业参与、国内首创的重大区域性节事活动,其宗旨是打造“我们的节日”.推出两年来,贺年会在社会上得到了积极反响,获得广泛的赞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当下年节传承实践中的出色个案,贺年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构筑了前后衔接、内容连贯的时间平台。”“贺年会不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是一个完整的节期。依据传统春节文化的时间,结合目前已经形成的节日消费特征,把元旦纳入贺年会的时间周期,将过年的时间从元旦开始,跨越春节到元宵,三大节点支撑节期,形成前后衔接的、长达四十多天的时间平台。”可见,贺年会所构筑的时间平台与传统的春节节期完美融合。
过去,年关时节不同的自然时间会有不同的习俗活动,现在,这种自然时间及其习俗活动被丰富多彩的贺年会成功取代。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取代不是“推倒重置”而是“传承创新”,目的是更好地继承和创新传统春节节俗,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好客山东贺年会”结合山东独特的民间娱乐形式,推出“贺年乐”、“贺年游”、“贺年福”等活动,为旅客打造一个欢乐、吉祥、幸福的新年。
贺年会的成功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在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中能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我们所建议的“国家法定假期保持不变,以地市为单元实行弹性增量放假制度”,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富有弹性的社会需求为节日设置中的弹性增量带来机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节日差异而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节日立法权。
节日和假日之辩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李松
“年”与“春节”这两个分别代表传统和现代的二元时间结构不仅模塑着当下人们的节日生活,也制约着人们对于节日空间的感知和认识。对于在城市中过年的人来说,现代社会组织以及国家行政体系,弱化了传统节日组织结构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现代社会条件下各种关系的疏远和在空间上的分离,造成了年节文化的巨变。而对于回到农村过年的人来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通行于城市的放假制度构成了支配其节日行为的时间权力。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的快速发展期,由于剧烈的城市化过程和日益繁杂的社会分工,人们往往被置于家庭、家族、社区、工作单位等各种各样社会群体和组织当中,而且需要在其中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反过来,这些不同的社会组织又模塑了我们当下的种种社会行为。节日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体性社会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在春节中,历史地观察社会组织在节日中的角色和作用,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现代化进程中,参与节日的社会组织的多元化以及这种多元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与困惑。
按照春节的文化传统,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这段时间,本该是由家庭到家族,再到社区各路社团组织的庆祝和娱乐活动轮番上演、次第展开的时候。这与现行的春节假期制度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由于现行的放假制度切断和改变了原本连续的节日时间,使得理应在进入正月才开始的大量社交活动被迫提前到了正月前举行,从而致使整个节日发生断裂。
在中国,春节除了是人们世俗生活最重要的节庆之外,也是祀神祭祖等活动最为密集的时段之一。因此,春节具有非常崇高的神圣性,它是人神共度的节日。虽然春节能推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但是它在本质上是精神性的,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为了不把春节视作普通的长假,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春节的文化氛围,复兴春节鼓励社交、鼓励狂欢的节日特性,进而调整放假制度。在节日的家庭和社会属性上,完全商业利益追求的节日制度安排应予以限制,取代以服务性、参与性、互动性、全民性、庆典化、非常态化为主要评估理念的非商业性的制度性安排。在此前提下以社会全体成员的精神安顿为主要目标,真正让“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以及日常“假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排名不分先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2011年11月07日 03:3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