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吴世旭:“发现”赵家堡
————现代背景下一个闽南土堡的地方营造
  作者:吴世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13 | 点击数:25699
 

    从石碑处走进一条林间坡路,在一堆巨石旁,有一块偌大的石碑,碑面四周的浮雕边饰极其精美,而中间的文字也稀奇古怪,几乎无人能识。旁边的提示牌告诉游客,此乃禹碑。绕过禹碑,可以见到一堆巨石,其中一块刻有“垂纶”二字。在这堆巨石后面有一块巨石格外高大并从中裂为两半,二石一卧一立,形成一个天然的通道,卧石旁有一块“咫尺玄门”石匾,立石上则刻有律诗一首:“何代仙人化,嶙峋海上山;叱羊应起立,控鹤独来还。苔藓衣冠古,烟霞韵致闲;点头堪与语,对此欲招攀。”落款为:“挹石人峰步先大人居韵,天启甲子菊月,辑侯赵公瑞题。”
    在巨石右侧种满了各种蔬菜的平地中,一座两进房屋的基址仍然清晰可见,而仅剩的一快夯土墙壁则被青藤野花所淹没,以至于很难让人联想到佛庙。但遗址旁边一座花岗岩材质的方形石塔似乎可以佐证,佛庙的确存在过。这座石塔高七层,底层素面,二层至六层四面均粗糙地刻一佛像,七层四面各刻一“佛”字。石塔的部分构件曾经流失多年,1983年赵和斌从邻村曹厝将其寻回后重组,恢复了石塔的原貌。年轻的“村导”也许知道这段历史,但却更热衷于讲述这座“聚佛宝塔”是如何按照一比十的比例,模仿开封铁塔建造而成的。
    在石塔的一侧有一块刻着“悟石”的巨石,而石塔另一侧的巨石上,则有一个天然的脚印,传说葛洪曾经在附近的丹灶山炼丹,经常到赵家堡的佛庙中找老和尚谈佛论道,所以在此处留下了“仙脚印”。游客们争相踩一下“仙脚印”以沾点“仙气”之后,便可沿着石阶而下,经过土堡的“丹鼎钟祥”门和正对着它的土地庙,再走200多米的石板路,重新折回荷花池。在池畔小径的尽头,有一座当地人称作“大庙”的庙宇;大庙的前面有一处被称为“父子大夫坊”的建筑遗址,少数石质构件仍散落其中,但主要的构件则被移置到完璧楼中。游客很少光顾这两处景点,而“村导”似乎也急于赶往其旁的“硕高居胜”门。
    “硕高居胜”最初是赵家堡的正门,并建有“瓮城”,但如今却是一片荒凉,早已脱落的“硕高居胜”门匾寂寞地躺在阴暗的墙脚,而整座“城门”也处于桂圆树和香蕉林的掩映之下。在狭小的“瓮城”里面,两通石碑格外醒目,其中一通为赵范所书的“硕高筑堡记”,另一通则是分守漳南道詹某允准赵义扩建的批文。据说某县委官员1975年到赵家堡蹲点时,下令炸毁了石碑,所以记载“硕高筑堡记”的石碑现在只剩下一半,而另一同石碑则已经修复 。这两通石碑对于了解赵家堡的历史至关重要,但“村导”讲解的主题并不在于此,而是集中在“城”与“城门”的故事:

    这里原来是赵家堡的正门,为了加强防御的作用,又建了个瓮城,所以有两道门,一旦敌人破了第一道门,还有第二道门可以阻击。瓮城就是瓮中捉鳖的意思,如果敌人进入瓮城,就会被关在里面,更容易被消灭。我们赵家堡南面的城门,也有一个小瓮城,但是那个城门在建成后就被封上了,意思是告诫皇族后裔不要再继续南逃了。

    在听完这段讲解之后,游客们在赵家堡的“发现之旅”也就基本结束了。但是,“村导”的解说在让人对赵家堡的建筑与故事兴趣盎然,并对王朝的兴衰感慨不已的同时,似乎还不能在游客的脑海中打下“宋城”的烙印;而从整个赵家堡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格局来看,除了围墙能够让人稍稍联想到城墙之外,也没有什么能让它和帝国都城产生实质性的关联。那么,赵家堡又是如何成为“宋城”的呢?

    二、文物保护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家堡的行政归属多有变动。在解放初,漳浦县被划分为7个区,分辖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198个保,隶属于第六区(赤湖区)的岭脚保;1950年夏,保甲制取消,按原保辖域建立乡政权,并于1951年把全县划分为10个区,隶属于赤湖区的岭脚村;1952年,全县重新划分为12个区,分辖161个乡镇,隶属于第十区(湖西区);1958年,隶属于赤湖公社的湖西管理区;1961年撤销管理区,成立湖西公社,隶属于岭脚大队;1984年,湖西畲族乡成立,隶属于岭脚村;1985年,从岭脚村分设枫林和赵家城二村,隶属于赵家城村,是村委会的所在地 。在如今的行政区划中,赵家堡处于湖西乡与赤湖镇交界处。
    赵家堡成为行政村的中心,多少和1970年代以来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文物保护政策有关。赵家堡在当地早就小有名气,而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操作下,1979年便成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但它的影响力仍然远非今日可比。1982年,县农业局的技术员在与赵家堡毗邻的岭脚村发现了野生水稻,并因此荣获科技成果奖,中科院遗传所的一位研究员得知此事,专程前来考察,随后在公社书记的带领下,顺便到赵家堡察看一棵枯死多年后又重发新芽的老槐树,然而,在进入赵家堡后,研究员却被土堡及其中的传统建筑所倾倒,并欣然答应帮助向专业人士推荐和宣传,从而开启了赵家堡被外界所发现的大门 (王文径,2003:101-102)。
1984年2月,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郑孝燮和国家文物局总工程师罗哲文等人组成的考察小组来到正在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漳州,同时也顺便安排了考察赵家堡的行程;在参观赵家堡之后,他们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

    一九八四年二月访古城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尚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城堡遗迹。其布局立意处处犹似汴京之旧,使我们重温宋史更觉有胜文献之记载。我们在此特别对地县领导同志对祖国文物保护的重视表示钦佩,对赵家城的全体同志致以敬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原文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十八辑
【本文责编:杨秀】

上一条: ·[李晓菊]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下一条: ·吴世旭:人类学的东北研究断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