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城铭刻了中华民族大融会的历史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不到长城非好汉”。50多年来,为研究、保护、开发利用长城,您曾数度冒险攀登险峰,数百次攀登长城,有何认识和体会?
罗哲文:“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万里长城与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古代工程中最伟大、连续修筑时间最长的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修整不停。长城有几千里是利用自然的河湖、高山阻险和断续的烽燧所构成,并未修筑城墙,纯属自然屏障,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杰作。长城铭刻着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沧桑历史。长城的内容丰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理论上将长城作为一门学科的“长城学”正在兴起。
首先,长城是安定和平的保障。作为一种防御工程,我们且不论“在德不在险”的政治主张,其发挥出的保卫和防御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
其次,长城不是“闭关锁国”、“封闭自己”的产物,它所起的作用只是保卫和防御。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沿丝绸之路修的河西长城远达西域,是为了保护对外开放交通要道的畅通,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长城是中华多民族共建的工程。自长城出现以后,各民族的诸侯都修长城。自秦始皇以后,统治中国或中原地区的王朝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多修筑长城,其中尤以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为多,如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辽、金、元、清等朝都曾以不同规模修筑长城,有些朝代修建规模甚大,如金长城长度近万里,为长城修筑史上一次重大的修建工程。长城铭刻了中华民族大融会的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各族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很早以前写的一副关于长城的对联,是否表达了自己对长城的看法?
罗哲文:是的,这是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材所采用的《长城赞》,编写者略有改动。原文是: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3 文物古迹“有声有韵 有形有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提出“文物是有生命的”观点,曾引起业界热烈的反响。您能否阐释一下这个观点?
罗哲文:俄罗斯作家果戈理说过:“文物”生命的长久,不仅在于存在的时限,还在于对人们的影响,因为文物是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包含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经常会拨动我们民族文化的情绪,唤起历史的记忆。从此角度看,文物是鲜活的,是“有声有韵”、“有形有神”的客观存在。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交响的乐章。7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曾以北京天宁寺塔为题材,谱就了音乐的韵律。文物古迹本身就由诗歌、音乐、书画的声韵所构成。
与诗赋、音韵相融的,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要算亭台楼阁。与此相关的诗赋词章,千百年来不断传唱,成为复建这些建筑的动力。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可称为这方面的代表。其他各种类型的古建筑,如古塔、宫殿、坛庙、寺观、桥梁等,莫不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文化。
各种建筑最为集中的城市,不仅有起伏昂扬的建筑音符,而且有点、线、面组成的建筑篇章。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建筑点、线、面群体的韵律安排。北京7.8公里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的高低错落,可以称得上是跌宕起伏的交响乐章。
文物是有形的,但它包含或承载的内容是鲜活的。在评介一件器物或艺术品时,中国有一句老话,往往称之为“形神兼备”,确实如此。
《中国社会科学报》:回顾我国文物、古建筑、古城镇保护工作,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最后一名成员,您认为“中国营造学社”发挥了哪些作用?
罗哲文:文明的结晶大都凝聚在文物古迹上,小至金石、陶瓷、印章、微刻,大至庙宇、衙署、宫殿,再到古老村镇城市,无不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凝结体现。回顾我国文物、古建筑、古城镇保护的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首次把古建筑列入文物保护范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对我国的古建筑进行测绘、调查、研究等,并将其成果用于出版或举办展览。我国的一些开明人士、进步学者挺身而出,认为中国的“国粹”应由中国人发扬光大。于是,朱启钤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并相继由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先生主持,用科学方法对我国的古建筑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和考证。经过长期努力,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专业刊物,变过去修庙塑像的目的为科学保护文物,并大力宣传。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对我国古建筑保护功莫大焉。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数量最大。追溯历史,古建筑跻身文物之林乃肇始于营造学社的工作。
1946年,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基础之上,创办清华大学“营建系”,“营”即城镇规划设计。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派人请梁思成等编制《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要求在解放全国各地时,注意保护文物建筑。在这些项目中,就把当时的北平作为一个完整古城来保护。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09月09日 17:3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