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1年会召开
——探索“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
  作者:李斯颖 刘大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31 | 点击数:6946
 

 
  2011年8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和贵州省平坝县协办的“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1年年会在贵阳花溪及平坝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7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和理论构建的中心议题,四十多位学者从民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多个角度切入,发表了论文。

  26日上午,大会开幕,贵州民族学院副校长杨昌儒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分别致辞。之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荣、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院长汪文学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学会副会长尹虎彬主持了会议。

  朝戈金研究员的报告题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展望”,主要从现状、机遇和未来课题三个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行了宏观观察。杨义研究员的报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西南少数民族”,从少数民族文学蕴藏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命性、博大精神等方面,具体考察了南北文化的互动、不同族裔之间文化的交融。李正荣教授的“从总体文学史观看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学关系——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对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意义”的报告指出维谢洛夫斯基是最有理论创造力的俄国19世纪学院派理论家。在维谢洛夫斯基整个诗学体系中,有关民间创作的研究,有关民间创作和主流文学同源性质的研究是其最重要的遗产。汪文学教授“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的发言阐述了中心地区、边省地区文化地域的关系,并以贵州文学为例,指出其清秀俊朗、雄奇险峻,具有阳刚之美、坚强之气,率真自然,为大山风格。

  26日下午与27日上午,大会进入到分组发言讨论阶段。

  会议第一分论坛对民族民间文学进行了整体、区域和个案的充分探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吴晓东、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金文、贵州民族学院西南怒文化研究院教授陈玉平、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丽琴、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何红艳、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教授庹修明、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王远明、云南财经大学东盟学院副教授陈孟云、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蒲华军、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讲师郎雅娟、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吴秋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斯颖、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王继英、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的江冬梅、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科学研究院的副教授胡晓东、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苏晓红、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研究生李光明、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研究生肖可等学者、研究人员进行了发言。

  在会议第二分论坛上,少数民族文学史、作家与作品个案及地域文学等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教授李晓峰、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刘树元、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梅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高建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树新与教授魏永贵、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喻子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刘大先、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杨红、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圣伦、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孙诗尧、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王力、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颜水生、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吴海进、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彭冠龙、山西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丹宇等均作了会议发言。

  27日下午为大会发言与闭幕式。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姚新勇、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席扬、贵州民族学院学报主编杜国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吴子林等作了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学会副会长汤晓青主持了会议。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姚新勇的发言“‘危机时期’的中国多族群文学”,考察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的意识,还远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相反,各种族裔本位认同的观念却越来越广泛地流行,成为实际的统治性的的民族意识形态和族群意识形态,从而对中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面对族群撕裂的危机,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立场、采取什么行动。具体而言,我们应该选择高低两个层次的立场:高层次的立场应该是:旗帜鲜明地树立“中华民族多族群文学”的意识,将捍卫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维护各族群人民最基本的和平相处的权利、丰富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国多族群文学、文化关系做为自己的使命。而低一级的立场则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学、个体文学、族群文学之间寻找基本的平衡点,以保证文学拥有最为基本的普适的人类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席扬的发言“文学史中‘民族作家’的价值维度”,指出长期以来,“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尴尬”与“困顿”,其严重后果之一便是“民族文学”“民族作家”的审美的和文化的等各方面价值的模糊与虚浮。“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的文学史价值的厘定,始终处于过程与开启状态中。这是迄今为止,“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的价值认定依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的基本理由。这些指认困境,主要源于“框架冲突”、“视点交叉”和“正典思维”干扰等三个方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主编杜国景的发言“贵州方言、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学综论”认为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又与文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然而受汉族外来移民的影响,贵州汉语方言内部分歧既大,又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影响,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志性方言,因此方言并未给贵州文学带来重要影响。另外,贵州虽然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然而少数民族文化不但未在贵州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反而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贵州文学要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当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亟待提高对方言和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以发掘地域文化的内在活力,增强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实现审美创造能力的超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吴子林的发言“民族文学思想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民族文学”是个有待于建构的“正名”问题,民族文学研究是一种关于“民族文学”的意义性研究,而不仅仅是其所指。少数民族文学自身的品质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开创学术的新气象,首先要重读历代文学文本经典,在这个过程中吸取智慧,养育自己的心性,重新拥有学术的武器,资料整理、解释文本是起始的工作。

  在本次年会的闭幕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学会副会长尹虎彬就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指出,该次会议的主题和发言引领了当下的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潮流,跨学科,多领域,学术思想活泼、热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今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推进民族文学发扬光大。他同时也呼吁研究者们继续推进民族文学研究,使其更快地持续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兴旺、繁荣的学术时代。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1-08-31

上一条: ·“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召开
下一条: ·2011年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文物资源设计增值交流研习会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
   相关链接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民族文学》展现各民族灿烂文化
·[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征文启事·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吴道毅]“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