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葛剑雄]纸的起源与传播
  作者:葛剑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5 | 点击数:9134
 


  在谈纸的起源这个问题时,我试图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先来了解一下,世界上如果没有纸会怎么样?

  现在世界上最早的、一般被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在埃及洛克索以及其他地方的神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幅表现上埃及、下埃及统一的图。图中,莲花和纸莎草分别象征上埃及、下埃及。可见,纸莎草在当时的埃及社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埃及博物馆看到纸莎草上书写的文字,它们距今已经4000年到5000年了。然而,除这些少量遗物外,纸莎草的原始技术已经失传了。原因之一,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取代了纸莎草技术,导致它的消亡。

  纸莎草的原料现在只有尼罗河上游才有。这种原料和芦苇差不多。造纸时,先把纸莎草的干割开,切平,沿着纤维纵向摊平成条状,然后把多条纸莎草并在一起,再上下挤压,等水分挤干,纤维就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平面。所以,严格讲,纸莎草并不是纸,只是一种纤维的粘合物。但我们应当承认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起过的作用。并且,它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这一点上,即使中国的蔡伦造纸,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最早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历史,但是难免会有偏差,所以这种历史往往和神话、想象、传说交织在一起,并不确切。后来,人们想出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过于简单。文字发明以后,中国最早把文字刻在牛骨、龟甲上,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了很多甲骨文。中国的黄河流域还使用竹简、木简等,而在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记录文字,比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刻在泥板上。此外,中国古代用来记录符号和文字的还有纺织品、青铜器、岩画等,这些都是纸发明以前的记录方式。

  在古代中国,青铜器被称为“国之重宝”。所谓重宝,不仅因为它的贵重和铸造的不易,更因为青铜器上记载着历史。1964年,陕西宝鸡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何樽,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上刻有“中国”二字,是目前为止最早可看到“中国”二字的实物。何樽上的铭文记载,周武王灭商朝后,占领商朝首都,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由此可见,青铜器的主人往往将最重要的、需要时代传播下去的历史用铭文的形式记载在青铜器上。当时纸还远未发明,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记录历史。

  以前,我们赞扬一个人学问好,常说“学富五车”或者“其书五车”。那时候没有纸,所以他肚子里的学问要五辆车才装得下,或者说等同于五车书。当时还没有纸,文字记录在竹简上,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把文字写在帛上面,其他大量的东西还是记录在竹简、木简上面。从出土的文物看,一个简只能写几个字,而当时的车都是牛车或者马车,所以每辆车能装的简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古文都非常精炼,每个字锱铢必较,因为无论是鼎还是简,多记录一个字都是非常麻烦的。

  还有一个“伏生传《尚书》”的故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并未把儒家经典全部毁掉。当时秦朝的博士是可以保留和阅读儒家经典的。有位博士,后世称伏生,专门研究《尚书》。秦亡以后,天下大乱,他把《尚书》藏于墙壁内,战乱过后,一部分内容缺失,所幸他仍然记得,只是没有机会传授。在他晚年时,汉景帝派晁错来找他回忆《尚书》。因晁错是河南人,伏生是山东人,且年事已高,传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差池,所以,现在的《尚书》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可见,在没有纸的时代,文化的传承是多么不容易。

  东汉后期西平年间,皇帝同意在洛阳太学把所有经文刻在石碑上,称为“西平石经”。当时纸张已经发明,但价钱昂贵,并未普及。而当时太学生众多,据记载,最多时候有3万太学生。为了解决那么多人的需求,就把经文刻在石头上,相当于把标准版本告诉大家。学生可以随时来查看、对照。当时,有人专门到洛阳去看这些石刻经文。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没有纸、或者纸的使用还未普及的时候。中国最早的纸,传统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纸,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在纸以前,用棉帛、竹简,但帛贵而简重,使用都不方便。于是,蔡伦就“伦乃造艺”了,利用树皮、麻头、破旧的渔网等,成功地造出了纸,并于炎兴元年上报给皇帝。皇帝赞扬他的本领,“自是莫不从用也”。蔡伦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11-08-15

上一条: ·[刘锡诚]一个领域 一种参照
下一条: ·[朱立]百年前地理教科书曝光 内容丰富涉及各个方面
   相关链接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歆]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孙瑶琦]“他者”视域下的民俗书写·[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李珣泽]金叶表、银叶表的形制与使用研究·[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
·[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徐国洪]“书写影响论”与“交流方式说”:杰克·古迪的书写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