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皮影与木偶有你不知道的真相(图)
  作者:记者 张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3 | 点击数:12049
 

  相关链接:木偶与皮影的历史

  木偶与皮影,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人员曾在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里,出土了大量的木俑,其中有一具高193厘米单大木俑,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四肢关节可以活动,可众、可立、可跪。有人认为,这具大木俑,“当即后世的提线傀儡。”

  在汉、唐以后的六朝,这傀儡已能演出简单故事。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5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木偶原本并无生命,是人以其创意、想象、制作和操纵,赋予木偶特定的形象和“生命”,以此表演故事,说讲事理。中国的傀儡戏,根据其操纵对象与技巧的不同,可分为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皮影等。

  自北齐形成后,木偶戏伴随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明代时,杖头木偶戏已经在全国流行。宋朝时,福建的提线木偶已很兴盛,泉州更是出现了著名的提线戏班“虎班”。明代万历年间,福建漳州出现了布袋木偶,同时传到粤西、湛江等地。

  价值不菲的收藏品

  木偶与皮影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当下一种热门的艺术收藏品。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木偶皮影博物馆。德国吕贝克木偶皮影博物馆,以中国皮影和木偶为馆藏重点,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中国皮影。

  上海木偶剧团仙乐斯演展厅里,也收藏展出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木偶和皮影。其中,一对北齐的木偶俑,堪称镇馆之宝。这一对木偶俑,是一对司法官员的夫妻,它们身上各个关节都能作360度的转动,堪称中国提线木偶的鼻祖。据考证,这对木偶俑是当时用于祭祀、陪葬所用。这一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木偶俑,在国内极为少见。

  如今,拍卖市场上最吃香的木偶,当属江加走的木偶。一代木偶雕刻巨匠江加走,被国际木偶界誉为“木偶之父”,他制作的木偶头像,被称为“加走头”或“花园头”,被国家当作一级文物保管。“加走头”,大多不过小孩子拳头般大小,但形象生动、雕刻精美。上世纪50年代起,“加走头”、“花园头”即被世界各大博物馆视为珍宝收藏。周恩来总理曾将江加走的木偶作为国宝级礼物赠送给外国元首。

  皮影的市场价格,也日益看涨。仙乐斯演展厅里,展出了一套唐山皮影,是清末年间的作品,其中包括一桌、一椅和两个女人。何晓星估计,这样一套雕刻精美的唐山皮影,市场价至少3万元。

  -皮影该如何保存

  皮影必须妥善保存,否则,容易损坏。皮影最怕水,不能用水洗;不可直接用书和报纸压,这样皮影容易粘连,揭不下来;也不要把皮影和皮影压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粘连。保存皮影,要一个一个单独压放在玻璃隔层或者塑料袋里。为了防止皮影起皱,放进塑料袋里后还用重物压起来,保持平整。“重物”又不能太重,只需把皮影压平即可。皮影很容易发霉,要保持干燥,注意防潮防霉。但也要避免阳光暴晒,暴晒也会影响皮影的寿命。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文汇报 2011年08月12日 14: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宇晓]瑶族的汉式姓氏和字辈制度
下一条: ·[廖开顺 石佳能]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
   相关链接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王艳 罗钰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的活态传承与破圈传播
·[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杨志伟]新媒体在罗山皮影戏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马娇娇]执守与嬗变:当代关中地区皮影戏民俗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