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吕霞]文化生态与艺术传承
——以热贡艺术为例
  作者:吕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9 | 点击数:18436
 
 
三、热贡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思路
 
文化资源在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语境中已逐步成为地方乃至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优势。热贡自2008年以来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开展了扎实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尤其对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做了具体规划和有效实施。我们认为热贡文化资源在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下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准确定位,重新认识当地文化资源的各种潜在价值。建议在过去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以盘点家底的方式进行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掌握现存各类文化尤其是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和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其中,艺术活动包括音乐歌舞、口承文学、绘画雕塑的内容、形式、技法等,节庆活动包括重大岁时节令的起因、过程、展演内容与形式、功能等,进一步理解这些文化活动的深刻内涵。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在深入普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将文化资源的民族、宗教、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系统规划。三是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和实际的文化开发模式。热贡艺术可以说是热贡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热贡艺术的开发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处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销售,后来,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成立各种热贡艺术开发公司,较成功的经营就是以公司加农户模式的经营方式。直到21世纪初,热贡画师娘本创建了热贡画院,集绘画、营销、传习、展览、研究为一体,既遵循了民间艺术的传承规律,又遵守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还对古老的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展示与研究,提升了品位,创建了品牌,是热贡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四是更新观念,以创新精神丰富和改善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形式。首先是对文化资源的传统精神进行深刻把握,从精品化的高度审视具有原生态性特质的民间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上存在的随意性、自由化倾向,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尤其针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适合民间艺术规律的创新。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在世代传承的进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求新求变,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的不同需求。热贡艺术在内容上以表现佛像为主,但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精美的生活风俗画卷和世俗人物造型,如何用古老的技法表现现代生活中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热贡艺术的不同需求,可以在题材、样式上进行大胆创意,既表现古老的宗教题材,并以此为核心,但同时选择藏族历史、民俗题材、现代生活题材进行绘画、雕塑创作,甚至借鉴运用新的技法表现各种题材,使产品形态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五是以人为本,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具有活态流变的性质,传承人是古老文化、知识、技艺的承传者,对各门类艺术的传承人在选拔、认定的基础上,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传习条件,以资格审定、职称评审、各级各类艺术大师评选等方式进行经济补贴和精神鼓励,完善激励机制。必要时要通过访谈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全程记载其创作展演民间艺术的过程,并培养好他们的接班人。一些艺人掌握着民间艺术的创作绝技,要以著作权保护等形式给予关注,使他们无私地贡献出才艺和智慧。六是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遵循“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原则,把传统热贡艺术的技艺过程和具体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技艺传承和产业化发展,使民间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良好保护。同时热贡艺术在五屯等村落欣欣向荣的发展表明,民间艺术创作只要不失去良好的文化生态,就会蓬勃发展。七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利用传统的系列民俗节庆活动和组织有创意的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民族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六月会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已经成为热贡的旅游热点。青海省自2008起举办的国际唐卡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已成为青海节庆活动的亮点,给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热贡艺术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有力地支撑了民族民间艺术的宣传。激发本土民众对本土文化再审视的亲切感与自豪感,营造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八是加强对包括热贡艺术在内的热贡文化的田野作业和课题研究工作,要积极主动的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在热贡文化的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热贡艺术的题材创意、技艺改进、材料研发、工艺创新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以科研成果促进产业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注释:
①厚尔加·尕藏是五屯下寺艺僧,是上世纪有名的艺人。他培养了后来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民间艺术研究员,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热贡艺人西合道。1958年被迫害致死。
参考文献:
[1]参尕藏.也谈热贡艺术[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1).
[2]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
[3][4]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1~32.36.
[5][13]闽南文化生态区的保护[N].福建日报,2007-6-26.
[6]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5~46.
[7][8][9][奥地利]勒内·德·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西藏的神灵鬼怪[M].谢继胜,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3.
[10][1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44.
[12]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290.
[14]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论证稿).
[15]同仁县志[M].三秦出版社,2001.
(本文原载《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3期,第112~11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田心]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
下一条: ·东北大鼓尴尬现状:只剩一个人会打
   相关链接
·[强妍]非遗视角下山西兴县道情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
·[高晓芳]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马翠翠]文化生态视野下窦犨信仰与水利习俗研究·[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