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吕霞]文化生态与艺术传承
——以热贡艺术为例
  作者:吕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9 | 点击数:18438
 
目前,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的加快,热贡文化备受世人关注。2008年热贡成为自闽南、徽州之后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12]2007年6月,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福建闽南设立时,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化石’,这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活态保护的新阶段”。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说明热贡也具备了特定区域内独特文化“活化石”的性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同仁县域为主体,以隆务河流域含尖扎县古浪堤地区,延伸至泽库县和日石经墙,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13]这一区域内特殊的地缘环境、宗教传承、民族结构组成了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特殊文化生态,各种民间文化遗产附着在这些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得以良好传承。各种文化资源得以较好保护。一是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热贡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雪山巍峨、江河迤逦、森林茂密、草地葳蕤、珍禽鸟兽、奇花异草构成了特殊的高原自然生态景观。热贡悠久的民族、历史、宗教文化也在热贡大地上创造了以古老城堡、老街、民居、宗教寺院等为内容的特色迥异的人文景观资源。二是史前文化遗存:考古资料证实,青藏大地上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等重要的文化遗存。热贡地区隆务河中下游一带,分布着大量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这里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最有名的是1978年在保安乡下关卡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环纹彩陶罐。往南、往东的曲库乎、双朋西等地是卡约文化的遗存。据统计马家窑文化遗存共25处,“其中马家窑类型16处,半山类型4处,马场类型5处。……齐家文化有11处,……而代表青海地区青铜时代主要文化之一的卡约文化分布十分广泛,河流谷底的中上游地区均有发现,登记资料达75处。”[14]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热贡大地上就有人类在活动,他们留下的各种文化遗存传达着古老的文化信息,等待我们去破解。三是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史料记载的情况分析,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史书记载“亡入三河间”的羌人就成为热贡的主人;汉代的史书中热贡就以“榆谷”的名称出现;魏晋时代,鲜卑族秃发部曾深入热贡一带;公元五世纪时,吐谷浑部族入住热贡;至唐代吐蕃曾“派重兵屯戍”,汉文典籍称热贡为“一公城”;公元九世纪时,西藏“三贤者”被迫来热贡等地弘法,公元十一世纪初,热贡成为响厮哕政权辖地,至元代,萨迦法王派拉杰扎那哇前往热贡地区弘法,热贡“阿哇日昂锁的祖先被任命为必里万户府(元朝在安多藏区设置的统治机构)长官”;到明代,热贡设“保安四屯”,“中央屯戍军深入热贡”,史书称热贡一带为“捏工川”。明末清初,隆务寺及诸子寺纷纷改宗格鲁派,热贡建立起较强大的政教合一统治。热贡在历史的滚滚风烟中始终处在历代政权关注的重要地理位置上,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在岁月的长河中还闪烁着无数杰出人物的名字,如率员从西藏来热贡弘法的拉杰扎那哇,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夏琼寺的创建者端智仁青,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隆务寺活佛夏日仓一世噶丹嘉措、隆务寺法台喜饶扎西、年都乎寺寺主隆务寺主要活佛之一堪钦·格敦嘉措,伟大的藏族宗教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嘎巴、更敦群培等,热贡艺术著名画师香曲热赛日、云丹、洛桑谢日布、夏吾才让等,他们或以非凡的胆识给热贡带来福祉,或以惊人的智慧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或以精湛的画技描画过佛陀、描画过热贡,他们荣辱不惊、孜孜以求的人生经历更是热贡宝贵的精神财富。五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自古以来,热贡就是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地方。藏族是热贡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5%(据1990年的统计数字)以上,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和汉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互相依存,各民族文化得以交流和互动。其中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礼仪文化、原始信仰文化等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元素构成热贡文化的重要资源。六是民族宗教文化资源:“同仁县是全民信教的地区,有苯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历史上还曾有过道教和基督教等。”[15]苯教是藏族原始宗教,1958年前,热贡有苯教寺院1座。早在公元七世纪时,藏传佛教文化通过吐蕃在热贡的戍边将士在热贡得以播撒,后来,热贡在历代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强大的宗教王国,境内佛寺密布,寺庙建筑林立,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元代时,伊斯兰教随入住军屯、经商的回族传入热贡,在热贡以藏传佛教寺院文化为主的文化空间中也有不少清真大寺耸立其间,这是热贡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见证。同时,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在宗教传播史上都发挥了影响民族精神传统的功能,藏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宗教文化的体现,各民族传承的文学、艺术等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使热贡成为我国第三个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田心]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
下一条: ·东北大鼓尴尬现状:只剩一个人会打
   相关链接
·[强妍]非遗视角下山西兴县道情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
·[高晓芳]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马翠翠]文化生态视野下窦犨信仰与水利习俗研究·[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