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民族教育研究
席元麟撰写的《土文的价值及推行工作——兼议土族教育》(《青海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对新制定的土文推行工作和土族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任玉贵撰写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女童义务教育问题》(《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就土族女童教育存在的入学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土族女童教育试验的举措与成效进行了介绍如兴办母亲培训中心、召开女童教育研讨会等。还对土族女童义务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开设适合女童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课来吸引女童就学,推行双语教学等。白光远的《互助土族的教育需求——对两个土族地区的调查》(《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依据所调查的资料对土族乡村教育现状、村民的教育需求及学生求学目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加速发展土族乡村教育的一些建议。吕建中、吕建章的《三川土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土族》1994年总第3期),主要论述了三川土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历史,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马晓静、陈海云撰写的调查报告《摆脱贫困落后必先发展教育——互助县五十乡奎浪村民族教育情况的调查》(《中国土族》1994年总第3期),对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奎浪村民族教育情况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互助土族少年儿童记忆特点初探》、《互助土族自治县女童教育研究调查报告》分别载于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和1994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女童教育研究》中。
六、土族文化研究
席元麟在《事象征兆与土族文化心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一文中对土族事象征兆及其反映的土族文化心理状况作了深入的研究。其撰写的《土族的尚白文化现象》(《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对土族生活中的尚白文化现象即从社会风尚、居住建筑、衣着服饰、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席元麟的《从土族语词汇看文化的多元性》(《青海民族院学报》)1993年第1期),从土族词汇的历史分析,来透视它们所反映出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他的《土族伦理道德文化》(《青海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一文,从家庭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亲属关系与称谓、传统道德伦理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并就继承传统道德文化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马光星的《土族文化简论》(《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从土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流变关系、不同地域、宗教信仰等文化角度进行了介绍和探索。秦永章的《土族传统居民建筑文化刍议》(《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该文对土族民居建筑的村落布局、单体建筑、室内设施、装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描述,还论述了有关建筑习俗文化。蔡西林的《土族村落文化管窥》(《中国土族》1992年创刊号),对土族传统的村落文化进行了探讨。高丙中的《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载于《社区研究与社区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依据在土乡田野调查的访谈和问卷资料,探讨了汉藏文化对土族文化的影响,并认为外来文化对土族的文化重构至关重要,提出了融合式、替代式、嫁接式、互补式等五种文化重构形式,认为其中大多数形式在结果上都丰富了民族文化。乔文良的《大通土族文化变迁述略》(《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对大通土族文化在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呈全方位同化之势进行论述。马光星、辛玉琴的《土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江河源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从土族文化的精神品格及伦理意识方面,对土族文化的价值进行了较准确分析和判断。白晓霞的《从“丰产”信仰看土族文化》(《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通过对土族“丰产”信仰的对象、仪式及象征意义的分析,从地域文化学的视角对土族文化的结构和内涵进行了探讨。马光星的《话说土族的文化资源》(《中国土族》2001年总第9期),针对土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设想。
七、宗教文化、丧葬习俗研究
宗教研究方面主要论著有:彭书麟的《神佛灵光与土族文化》(《青海民院学报》1990年第2期),论述了多种宗教文化对土族文学、生活习俗的深层次影响。张庆有的《青海佑宁寺名僧——土观呼图克图传世系述略》(《社会科学参考》1990年第23期),全面介绍了青海佑宁寺的名僧土观活佛的源头及其传承世系。房建昌的《土族地区的白虎祭》(《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的康神甫(Schram,LuisM.y)所著《甘——藏边境的土族》《The Monguours of the Kansu-Tibetan frontier》2卷:“他们的宗教生活”,1957年中的白虎祭一节进行了择述。唐景福的《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叙述了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并对其中原因进行了探讨。李钟霖、李敏的《土族宗教习俗与藏传佛教》(《中国土族》1998年总第7期),从藏传佛教专用术语和普通藏语在土语中的溶入,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的实行与延续,宗教习俗与宗教活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土族宗教习俗与藏传佛教的渊源关系。任正德、李真辉的《土族宗教信仰的演变》(《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对土族宗教信仰及其演变进行了论述。李巍的《土族神话中蕴含的萨满文化成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对有关土族神话中的萨满文化遗痕进行了透视、梳理和挖掘。何吉芳的《民和土族民俗中的尚火文化浅谈》(《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认为尚火是土族人民多元信仰中至今还保留的原始宗教的遗迹,文章从民和土族民俗中的尚火现象、尚火意识对尚火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其它有关土族宗教研究方面的论著有秦永章的《浅谈历史上互助土族地区的宗教寺院统治》、辛存文的《话说郭尔朵帝帝——土族寺院文化秘由之章》、景朝德的《土族与藏传佛教》等,分别发表在《中国土族》、《青海民族宗教工作》等刊物上。土族丧葬习俗的研究:何峰撰写的《民和土族丧葬习俗之调查与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文中对民和土族主要的丧葬习俗土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此习俗集中反映了土族古老的氏族观念、灵魂观念以及巫术观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