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婚姻家庭、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土族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关键词:土族;研究状况;综述
中图分类号:G257.23"23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5681(2002)01-0122-06
九十年代以前有关土族研究的成果综述前人多有论述。如吕建福的《近百年土族研究概况》(《社会科学参考》1983年第19期青海社科院编)、芈一之编著的《青海民族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胡军的《我在美国看到的土族研究文献》(《中国土族》1992年创刊号)、席元麟撰写的《土族研究回顾》(《中国土族》1994年总第3期)等论著中都有所详述。笔者在此不再重述,只将近十年以来土族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以展示其最新的研究状况。
一、历史研究
1.土族族源及历史研究:吕建福的《撰写〈土族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中国土族》1997年总第6期),从史料、族称、姓氏、文化、宗教、传说、习俗诸方面综合论证,认为土族族源是吐谷浑。还将土族史分为先民、国家、自治、编民四期。其形成或重组大致分三个阶段,即西迁阶段、阴山驻牧的三十年及度陇迁居甘青阶段和成为一个强大民族的阶段,并论述了撰写《土族史》的立场、方法和目的。李克郁的《土族(蒙古儿)源流考》(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版),此书从土族语言研究入手,从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的角度剖析了土族的社会状况,从中探索其历史渊源。李克郁撰写的《dolda(达勒达)辨析》(《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从语言学角度对土族历史进行了探讨和划分。此外,李克郁撰写的《霍尔杂谈》、《拨开蒙在土族来源问题上的迷雾》分别发表于(《青海民族研究》1998、2000年第3、4期)。
2.土族土司制度研究:秦永章和李丽撰《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流官统治》(《青海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从基层组织、政治统治、封建教育等几方面对明清两代土族地区的流官统治进行了详细论述;还有《浅谈土族地区土司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认为土族地区土司制度长期存在是因为1、其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较长地适应了土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2、设立土司是封建王朝的政治需要,土司在效力于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倚重和信任;3、建立土司,以土官进行统治则情易服;4、土司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起着巩固和加强土司长久统治的作用;5、土司接受封建儒家思想教育是土司制度长期存在的思想文化条件。
3.人物传记:赵宗福的《土族“二忠”将军传略》(《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对土族名将祁秉忠和本进忠二将生平作了详细介绍。崔永红的《明代青海土官李文之籍贯及生平考略》(《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对明代青海土官李文的籍贯及生平相关史料作了深入考察和探讨。米海平的《明代土官李英事略》(《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根据《明史》、《李氏世族谱》、《西宁府新志》、《李英墓志铭》等史志碑传资料对土族名将李英生平做了较详细的概述。房建昌、朵思王的《末代章嘉呼图克图小传》(《社会科学参考》1990年第20期),对佑宁寺中的末代章嘉呼图克图的生平有较详细的论述。辛怀智的《朱海山先生》(载于《七彩之路——土族变迁史料选辑》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1997编印),对土族知名人士朱海山为青海民族教育所做的贡献作了阐述。陈希夷的《我所认识的土族才女李宜晴》(《中国土族》1998年总第7期)、宜农的《一生诗兴秋宵月——土族女诗人李宜晴传》(《中国土族》1999年总第8期),从不同侧面对李宜晴的生平作了详细介绍。其他土族知名人士事迹的文章发表于《中国土族》、《青海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等。
二、土族文学研究
1.《土族格赛尔》研究:李克郁译著《土族格赛尔》(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将40年代德国人施劳德从互助县搜集的土族民间英雄史诗《阿克隆格赛尔》翻译整理,不但突破了长期以来因受种种局限不能广泛流传的禁区,从文献上填补了格赛尔研究的空白,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土族哲学思想、社会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李美玲的《试谈〈土族格赛尔〉中的腾格里》(《青海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从哲学意义、表现内容、实践角度等方面对《土族格赛儿》中的腾格里做了深入的分析。她的《试论土族格赛尔形象的艺术特征》(《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4期),对土族英雄史诗《格赛儿》中的主人公格赛尔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马忠的《〈土族格赛尔〉的哲学价值及其它》(载于肖万源等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对传统土族民间的英雄史诗《土族格赛尔》的研究价值即哲学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交流价值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星全成的《论土族史诗〈格赛尔〉》(《中国土族》1999年总第8期),对土族史诗《格赛尔》流传的形式及渊源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土族文学史研究:马光星的《土族文学初探》(《中国土族》1992年创刊号),对土族文学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土族文学的特点;其著的《土族文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是一部研究土族文学发展历史的领头之作,记述了土族历史中较为真实和全面的文学信息,尝试性地将土族文学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远古文学(远古至唐、宋、元)、近古文学(明、清)、近现代文学(鸦片战争至中华民国)、当代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并对每一部分作了较系统深入地介绍和分析。展示了土族文学的概貌,探究了土族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土族的历史、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基本社会形态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释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