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方素梅 杜娜 杜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
  作者:方素梅 杜娜 杜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0 | 点击数:19134
 
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首先要明确妇女社会地位的概念和涵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把妇女社会地位界定为,相对于男性“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机会及其从社会得到认可的程度”。(注:陶春芳、蒋永萍主编:《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概观》,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而怎样才能科学衡量妇女的社会地位?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林丽等人从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的状况出发,对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研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至少应考虑参政议政、就业状况、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每一要素又由政治参与、社会活动、宗教信仰、教育年限、文化程度、文盲率、就业率、职业结构、妇幼保健、身体健康状况等因子构成,这些要素与因子密切相关,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的理论框架。(注:参见林丽、原新:《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探讨》,《西北人口》1996年第3期。)其他学者评价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时,基本上也是从教育、参政议政、就业、保健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的。(注:参见杨一星:《略述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状况》;郝林娜:《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地位问题应为特别关注领域》,王福临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妇女地位是以男子地位为参照系的,如何看待妇女社会地位,应该要有性别意识和比较意识,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性别关系的状况。受统计数据等材料的限制,在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中目前还缺乏这样的视角。
由于妇女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参与程度是体现其社会地位的重要参数,许多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参与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涉及到参政议政、劳动分工与角色转变、妇女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社会参与对妇女地位的影响等。而在对当代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参与的研究中,学者们都提到妇女的素质问题是影响当代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参与及发展的重要原因。(注:参见倪素萍、王玉敏:《新疆妇女参政议政状况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苏依拉:《关于东乡族妇女社会参与与现状问题思考》,《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和钟华:《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少数民族妇女在经济开发中的优势浅见》,《中国妇女报》1992年12月19日第3版;和钟华:《论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史犁:《试析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劳动分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唐珍玉:《仫佬族妇女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变化》,《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学术界对素质测评理论和方法、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及权重、素质测评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观点,评价少数民族妇女的素质时不可滥用“素质较低”的定论。少数民族社会现存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文化、历史和思想根源的,必须把它们放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长河中去认识,而不能仅仅使用主流文化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判别少数民族社会的问题。
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是随民族、时间、地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而改变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中,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者们注意到,这些因素既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也与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和传统文化等有关。(注:参见王宏刚:《古代北方民族妇女社会地位、作用的历史考察》,《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第4期;池中莲、德全英:《论新疆妇女法律地位》,《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吴晓云:《试析元、明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摄政功绩及其社会意义》,《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第2期。)学者们还一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当然,要真正实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还需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承诺将把实现男女平等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妇女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妇女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始终受到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1995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1995-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许多省市根据纲要制定了本地的妇女发展规划。相应地,学术界对妇女发展问题研究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论文集》,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状况,书中收集的31篇文章分别从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参政、教育、就业、婚育、健康等诸多方面,对少数民族妇女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与全国妇女发展的水平相比较,在行业构成、文化教育程度、婚育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并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对策和模式。(注:参见王福临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论文集》(中、英文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为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赞助的《民族妇女:传统与发展》一书出版。该项目集合了民族学、社会学和人口学方面的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基本状况以及她们的处境和困惑,特别是她们如何觅到自立于社会的突破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书把少数民族妇女发展最关键的条件归结为两方面,即发展生产,提高素质。(注:参见严汝娴主编:《民族妇女:传统与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运动编写组组织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妇联力量,编辑撰写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历史巨变》一书,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集中展示。指出在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诸多条件因素中,普及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政府的发展指导仍然是少数民族妇女取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而应当考虑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注:参见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运动编写组:《少数民族妇女的历史巨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上述论著均为论文汇编,其内容主要是对各族妇女现实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调查和研究,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分析。如何在翔实的数据和材料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妇女现状的经验性描述上升为科学的分析,需要学术界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定智]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
下一条: ·[陈文仓]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初论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
·[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