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昌雄]民族审美文化论
  作者:杨昌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07 | 点击数:11682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民族审美文化”范畴及其意义。认为:民族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核心的,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确立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廓清了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即民族文化中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部分。其次,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概括,实际确立了民族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框架。以民族审美文化为生长点,建立新的美学范畴、观念和价值体系。再次,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确立,其现实意义在于发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选择适合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族审美文化

民族审美文化是民族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亦为民族美学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开展民族审美文化研究,首先要廓清其内涵与外延。因此,对民族审美文化定义的界说就十分重要了。本文就民族审美文化定义及其意义提出个人看法。
 
一、民族审美文化及其定义
 
本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美学研究陷入了困境,沸腾近10年的美学热开始降温。此间出现的许多新方法和观点,并没有使美学研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人们从躁热的氛围中逐渐冷静下来,不少学者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突破口。人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美学研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美学流派被介绍进来。部分学者采用西方的方法论和观点进行研究,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打开了视野。但也存在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准确地运用到研究之中,并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正确地吸收,融贯到美学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人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西方工具理性在美学界被一些人极端推崇,甚至鼓吹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他们把西方美学方法和观点生吞活剥地照搬过来,在个性和共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理性和本能问题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偏重自然性而忽视社会性,强调本能而忽视社会性。在文化观和美学观方面持民族虚无主义态度。他们的美学观自然裹夹着宗教主义、自然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在现有的中国美学史论著中,基本上是以汉族美学思想为主题来论说的。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偏颇和缺失。我国是众多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汉族是大家族,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但汉族的美学思想曾与周边的众多民族发生关系,吸纳不少民族的美学精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注:参见拙作《论民族审美意识》,《学术论坛》1998年第6期,第34页。)应该说,中国美学思想史, 仅有汉民族的美学是不够的,要给少数民族美学思想以足够的研究。这样的中国美学史才能称得上有根有源、有血有肉的、完整的、生动的中国美学思想史。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一些学者无意中忘却汉族的祖先,也是由弱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融合之后逐步发展壮大的,忘却了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发展的贡献,无意中站到了“汉文化中心论”一边。难怪,当我们提出开展民族美学研究,建立民族美学学科时,就有人说,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他们的美学思想不值得研究。自然,他们也就封闭了自己的理论视野。当然,从客观上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多无自己的文字。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歧视态度,故对他们的文字记载也很少。除了现存遗留的文物、民歌、舞蹈、绘画、口头文学等东西之外,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整理、翻译还远远不够。客观上给研究者造成研究的不够和缺失,造成了目前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陷。
与此相关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大批美学著作使用的事例、资料基本上是十九、二十世纪的陈年旧货,造成脱离时代精神的弊症,严重影响理论的深度以及人们对美学的期望。因此,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了民族美学研究,如,这一时期悄然兴起的东西方美学比较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史研究;民族民间美学思想研究等,取得了大批成果。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灿烂的民族审美文化思想史。尽管还不是自觉民族美学研究,但从广义来说,它是民族美学的一部分,也就是今天我们所提出的民族审美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上述中国美学研究的积弊,产生了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美学的客观要求,即建立一个既能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体化,并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统一,从崭新的角度全方位俯瞰,结合新审美资料来丰富美学研究,摈弃“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汉文化中心论”的观念倾向,吸收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方法和营养的新美学体系。在此背景下,1989年,建立民族美学学科和流派被广西美学界提出来。(注:参见拙作《民族美学理论性质及其意义》,《广西美学通讯》1990年12月版。)随后,民族审美文化概念也被提了出来。(注:参见拙作《开展民族美学研究 弘扬民族审美文化》,《广西社会科学》1991年2期。)
那么,民族审美文化的内涵及外延是什么?何以称得上民族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和民族美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杰]女性人类学概说
下一条: ·[潘定智]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