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张春海]屯垦边疆的守望者:伊犁锡伯族历史遗存考察
  作者:张春海   摄影/图:吴文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05 | 点击数:9750
 

 


  锡伯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在新疆,这令人颇感意外。然而,事实便是如此。锡伯族清代来到新疆并且在此扎根,其间充满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一个民族的艰辛奉献。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县城距伊宁市17公里。该县是目前我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人口近19.2万,其中锡伯族人口超过2.2万,在县城内有5000多。

  察布查尔县所在地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前后,察布查尔地区先后为塞人、大月氏、乌孙的游牧地。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乌孙受其统辖,察布查尔被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而在清代乾隆年间,锡伯族迁入这一地区,担负起守卫边疆、屯垦生产的任务。从此,锡伯族在祖国的东北和西北遥相呼应。锡伯族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了为民族学、历史学研究者所注目的文化遗产。

  汽车开出伊宁市,逐渐能看到平旷的田野。因为是夏天,阳光灿烂,伊宁的晴好天气一向如此。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伊犁河以南,所以又曾被称为“河南县”。县城街道干净整齐,没有多少高楼分割天空,建筑比较朴素平和。锡伯族、汉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临近而居,很难分出彼此。

  靖远寺

  “先到靖远寺去吧!”听说记者一行要考察察布查尔县锡伯族的物质文化遗产,该县文体局的多位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都这么说。

  他们所说的这座靖远寺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孙扎齐牛录乡(“牛录”为满语,意为“大箭”,汉译为“佐领”,清代八旗的基层单位)。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由锡伯营八旗军民合力积银捐资建成。靖远寺为伊犁九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对研究锡伯族的宗教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在《靖远寺事宜摘译》、《靖远寺喇嘛记》和《靖远寺》等古籍资料中均有对靖远寺的记载。

  靖远寺分别于1990年12月9日和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自治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门上悬挂的匾额,用汉语、锡伯语两种文字书写着“靖远寺”三个大字。寺的山门口站立着一对威严的石狮子,红色的墙皮已经有些斑驳。在新疆看到众多清真寺后,见到一座红墙灰瓦的佛教寺庙,令人感到意外之余,也对新疆文明、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了几分理解。

  走进山门,第一进房屋展出着锡伯族的研究作品和音乐磁带。其中有《锡伯族研究文集》、《锡伯族历史研究》、《锡伯族档案史料》等研究东北和西北锡伯族的学术著作和资料。磁带则为《锡伯族民歌专辑》和《锡伯族戏曲专辑》两种。玻璃橱内还展示了清代的帽子、妇女绣花鞋、战士头盔、油灯、药罐等文物。

  寺庙内,橡树、柏树蓊郁,桑树上的桑葚已经成熟。天王殿中分列左右的四大天王为泥塑彩绘。不过,持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和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背后的墙体几乎已经倒塌殆尽。但幸好是向外倾倒,没有砸坏塑像。墙上留下了巨大的窟窿,可以看到外面的绿树和天光。“这里真应该修缮保护了。”寺内的工作人员惋惜地说。

  穿过天王殿向前行,到达一层高的大雄宝殿。台阶上的建筑,雕梁画栋,斗拱严整。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屋顶和墙体似乎都有些难堪重负。进入之后,可以看到神态、动作各异的十八罗汉造像,还有锡伯文的“佛”字立轴书法。“佛”字用锡伯文写来独有一番风采:字体狭长,遒劲雄浑,又有些近似于图画。与天王殿相似,大雄宝殿的一面墙皮已经脱落,还有一些掉落的砖块摊在屋内。殿中为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结跏趺坐,双目微闭,左手自然垂放在右脚上,右臂抬起,做中指和拇指相碰的手印。

  大雄宝殿之后为三世佛大殿。殿为两层建筑,同样雕梁画栋。殿中有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阿弥陀佛等三座金身塑像。像前有香蕉、梨等贡品,甚至还有城隍土地之位的纸做牌位。佛像和莲花宝座上都披有白色的哈达,可知锡伯族过去所信仰的为藏传佛教。萨满教对锡伯族曾经影响很大。在清代,锡伯族的信仰与满族一致,都为藏传佛教。大殿的两侧墙壁,还绘有佛本生故事,同样用汉、锡伯两种文字加以简单说明。

  记者还注意到,在佛本生故事的图画下,摆放着“锡伯营总管府”的黑色匾牌,长一米有余,用汉和锡伯两种文字烫金书写。

  风雨关帝庙

  离开靖远寺,记者直接前往关帝庙。这座关帝庙,位于孙扎齐牛录村的村头,并不像靖远寺一样风貌保存完整。乘车过去,远远地就能看到土灰色的砖墙和斑驳的白色墙皮。在村头,这座关帝庙显得很不起眼。

  原来的关帝庙主殿并不直接暴露在外面。今天,仍能看到主体建筑前残存着一段不到1米的砖砌短墙,但已是断壁残垣。文物残片满地散落,与当今的砖瓦有很大不同,使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关帝庙的主体为一层的土木结构,建造在2米左右高的黄土台基上,双顶的设计扩大了内部空间,而门窗等早已经荡然无存。跳上去看,庙内的梁柱结构犹存,只是已经没有了关羽的像。像已经遭到破坏,原先像后的位置有一个大大的砖石脱落的洞。而东壁还有一个大洞,直到屋檐,成人都可以从中钻出。地面凌乱,甚至有些树枝和垃圾。梁柱上的漆皮几乎已经完全脱落,但是仍残存着一些绘画的痕迹。当年的雕梁画栋,从中可窥见一斑。关帝庙的正面梁柱上悬挂着“孙扎齐牛录关帝庙”的匾牌,还挂着“自治区保护文物”的牌子。但是,当前暴露于风雨的关帝庙似乎并没有得到专门照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07月05日 17:38

上一条: ·[余学军]贾理:苗族文化大法典
下一条: ·[廖明君 陆晓芹]山歌好比春江水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