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简单的六个字却形象地概括了北京人和天津人的性格和特点。本文想谈的是在追根溯源后,咱们天津人对于“卫嘴子”观念的变迁。这“卫嘴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天津人对于“卫嘴子”到底怀着怎么样的情结?时至今日,“卫嘴子”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
追根溯源“卫嘴子” 天津人说话大嗓门儿
既然谈“卫嘴子”,这“卫嘴子”到底是怎么来的?知名民俗学者、天津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由国庆对记者表示,天津人能言善道,爱聊天,普普通通的说话聊天在天津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然而说到“卫嘴子”的来源主要还是得追溯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历史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九河下稍天津卫”,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和永定河在天津汇合成海河流入大海,此外还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流入天津。在河面和海面上打渔的人很多。河面上人与人见面机会不多,生活比较寂寞。如果两船相遇自然就会碰到一起说说话排解寂寞。而且在河面上风较大,河面空旷,就必须得大声说话让对方听清。很多外地人都觉得天津人说话嗓门大,其实也是传承于此。另外那时拉纤的纤夫们生活也很辛苦,平时闲下来也常话话家长里短,谈笑风声以排解生活的苦闷。
第二方面天津是北方一个重要的商埠码头,是一个天南海北聚来的城市,既有陆运,又有河运海运。因此,天津商埠文化和码头文化比较发达。人们聚在一起自然就会说话沟通,讲讲你家乡的风土,述述我家乡的人情,以此沟通感情。而且那时的天津是南北商人往来的要塞,商业繁荣,做买卖时自然说话也是少不了的。
第三方面就是居住条件决定的。老天津卫人们大部分都是沿河而居,不像北京一个四合院就四五户邻居。那时候街坊邻居多,见面就得聊聊,天津人叫“神聊”,因此也形成了天津独有的胡同文化和巷里文化。以前天津人一大早搬个板凳在家门口一坐,几个街坊凑一块就能“白活”到中午。男人聊生意,女人聊家长里短,大家都乐乐呵呵。按现在的话说,正是因为邻里和谐、社区和谐的氛围,才形成了天津人爱说话的性格。
第四方面就不得不说天津的洋务运动和九国租界的影响。近代天津开埠后大兴洋务 ,与世界接轨比其他城市都更为紧密。西方人带着西方的文化和理念通过码头泊岸而来,各种新潮物件的进入也让天津人见多识广,这都成为了生活中重要的谈资。洋白面、洋火、特律风(电话)、四轮车乃至自来水都成为天津人的谈资。在外地人眼里,天津人永远有说不完的新鲜事。
最后一方面就得说到天津的语言文化底蕴。由国庆介绍道,全国皆知天津是曲艺之乡,早年间那些吃“开口饭”的艺人,都得先到天津磨练功底技艺,只有本乡人开始捧场了叫座儿了,这艺人才算是出师了,才能走向全国了。天津民间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化基础,在外地人看来普通的说话聊天,到了天津却成了一门艺术,“把死人说活了”就是外地人对“卫嘴子”很形象的比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今晚报 2011-06-30 15:0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