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色彩偏好。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的不同,反映在审美心理上便有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产生了对颜色、色彩的不同偏好。蒙古族、藏族以牧业为主,崇尚与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相适应的黄、紫、绿、兰、红、白等显示华贵的色彩。她们在服装的质地上喜欢选择贵重的衣料,并在衣领,衣襟等处着意进行装饰。首饰喜欢以贵重、色彩艳丽的材料为主,如红珊瑚、绿松石等,并讲究粗大壮硕、数量繁多以显示其富足。因为在他们看来富足便是美。朝鲜族则以白衣素服显示其端庄自然之美,她们的衣裙多为单一颜色,不喜镶花边、佩戴首饰。苗族自古“好五色衣裳”,十分重视衣服的色彩和装饰,喜欢在领、襟、环肩、袖口和裙子等处都绣满五颜六色的花纹图案,并在头、颈、胸前、手腕上戴满了各种各样的银饰,使其服饰在艳丽之中显出某种凝重。由于苗族的这一服饰传统,他们在服饰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上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彝族则尚黑崇黄,以黑色为尊贵,以红色和黄色为喜庆和华美,因此,在其服饰中,黑色是最为常见的。即使是白底的百褶裙上,也必镶黑边为饰。黑彝则更喜以纯黑为服,不加装饰或稍加装饰以显示其地位的尊贵与威严。同时,黄色和红色的运用亦十分广泛,衣服上的纹饰、配件,甚至在他们常用的漆器中也主要是以黑色为底,用红色、黄色的花纹加以装饰。生活在云南大理的白族则以白色为美,他们的衣、裤、围裙、头饰等多用白色,并以其他颜色在各处做一些简单而恰倒好处的镶饰,从而使其服饰在清净淡雅之中显出一丝亮丽。与白族相反,布依族更喜爱青蓝色,特别是镇宁一带的布依族妇女尤甚。她们的大襟短衣、围裙、头顶的方巾及鞋子一律采用青蓝色布料,裙料多用白底蓝花的蜡染花布,并镶绣各式精美的彩色滚边,透出一种朴实清丽的审美情趣。
相同的对称法则。我国少数民族解放前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处在比较落后,甚至原始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文化类型中,反映到服装、服饰的审美心理上,他们具有追求形式美、严格遵循对称法则的特征。这就使得他们的服装、服饰带有某种原始艺术的意味。少数民族服饰遵循形式美的对称法则表现在服装式样的对称,服饰上的镶嵌、绣制的纹样、图形的对称,以及饰物的对称等等诸多方面。如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后期,以渔猎为生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姑娘喜欢穿着镶缀宽边的对襟长袍。不仅整个袍子是左右严格对称的,就连装饰在袖口、衣襟、腰身、袍边处的花边也是严格对称的。撒拉族妇女为儿童缝制的“白家衣”(用各色零碎布料拼缝而成),整件衣服色彩斑谰,但缝制者在拼接时仍特别注意到了图案、花色的严格对称。佤族男子古老的“金绣龙衣”,衣襟两侧和后背上绣的两条龙,也是左右严格对称的。阿昌族妇女在上衣前襟上所绣的花卉图案均为左右对称。盘瑶妇女的上衣前襟和围裙上所绣的图案和花边也是十分规则和左右对称的。南丹白裤瑶妇女上身穿着的补绣坎肩,对襟上衣抽口和围裙上绣的图案和花边都是左右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坎肩背部的图案其色彩和造型都十分美丽。其中腰部以上为左右对称,腰部以下为中心对称。说到头饰,可以说在造型上大多数都是左右对称的。如苗族姑娘的头饰“龙角”长达一两尺长的银角向左右分开,犹如弯曲向上翘起的牛角,呈左右对称状、甚是华丽壮观。瑶族妇女的头饰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仍遵循了对称这一形式美的古老法则。这一法则在我国相对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但从对称形态的安排来看,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垂直轴线的左右两侧,而很少分布在一条横线的上下两方。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手臂的对称运动和节奏。二是处在封闭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首先直观感受到了自然界动、植物生理结构中具有的对称这样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而又较少受到外界审美意识和观念影响的缘故。当然,一旦他们脱离了这种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后,其审美的意识便会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迅速的得到丰富和提升。
多样的风格与韵味。假如把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品,那么它有别于绘画、雕塑或其他造型艺术,是一活生生的以人为中心,人、物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充满了少数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因此在审美价值上更给人一种不同风格与韵味的立体感和生动感。在前面我们虽然讨论了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与形式方面的审美特征,但这些并不能充分地说明某一民族服饰的整体风格与韵味。因为服饰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其审美的价值更在于它的整体风格与特色。如果说我们在谈到色彩和形式美时,可以相对脱离服饰主体的话,那么在感受不同民族服饰的风格与韵味时,却不能忽略了不同服饰主体的存在,以及他们与本民族服饰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一个个少数民族身着本民族的盛装从我们眼前走过时,我们可能不会分别专注于色彩和图形,而首先一定会为他们与服饰一起所共同表现出的古朴稚拙之美,端庄凝重之美,雍容华贵之美,质朴淡雅之美,高贵冷俊之美,柔和秀丽之美,神秘怪诞之美,朴实清丽之美所深深吸引。
大多数少数民族妇女都以丰满而又苗条的身材为美。而这种美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是通过本民族的服饰来加以体现的。贵州织金县的白苗妇女将蜡染百褶花裙缠于胯部,而非腰间,行走时十几层厚的花裙随胯部的运动,有节奏地摇来摆去,很是美丽动人,给人以一种重叠、跳跃、变化之美的享受。满族人身着的旗袍,在服饰美与人体美的关系处理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以至后来被汉族所接受,进而成为今天中国妇女的国服。哈尼族叶车女子,头戴用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边缘饰以彩线绣成的精美花纹,里面用一根线将帽子系在发辫上,使它在行走时迎风起舞,富于动感。上穿紧身短衣,左襟用线拴紧遮严左胸,右胸则使其呈半袒露状;下着紧绷臀部裸露大腿的超短裤,以表现其丰满的臀部和姣好的腿部。加上腰间紧束一条宽若手掌的彩带,其婀娜性感的体态美与飘逸洒脱的风韵一定会令当代的摩登女郎自叹不如。傣族妇女惯穿短衫,袖子细长,几乎紧箍双臂,衣身窄小只及腰部,紧身筒裙长达脚面,再加上浅色轻柔的衣料与无领自然流畅的款式设计,使其尽显傣族妇女纤细丰盈的身材,加之笃信小乘佛教,更使她们在整体气质上有一种纯净和谐之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