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25 | 点击数:12359
 


文摘

  但是传统文化规范是以封建社会的私有制为基础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确立了公有制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体制中,如何对待传统的文化系统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事实上国家政权采取了过激的方式。为了使公有制社会结构体系全面有效地运作,国家一方面将土地等重要资源收归国有,切断宗族文化赖以存活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用剧烈政治运动和密集宣传教育的方式彻底清除传统文化意识系统,用社会主义文化意识给人们“洗脑”、“换脑”.应该说,这种文化变革方式是有效力的,至少新的文化规范系统取代了传统文化规范系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这种文化变革既清除了封建文化的糟粕,也抛弃了传统文化的大量精华。同时在组织形式上用严密的行政权力组织全面取代宗族组织,甚至这种行政权力渗透到了最基本的家庭组织,这表现在极“左”时期一度宣扬“亲不亲,阶级分”的理论,导致个人有违国家权力系统意识形态,便会引起父子决裂、夫妻反目。就是说,新的社会运作机制是国家从财产、组织到思想意识各方面直接实施对个人的控制,并不需要借助父系家庭权威和宗族组织体系,而且在这种运作机制下,家族组织和宗法文化已成为国家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障碍,因而成为一个历史时期内重点清除的对象。

  新型社会价值系统的确立表现在家庭生活领域便是传统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的逐步解体,其主要方面便是孝道的不兴。在现阶段,虽然孝道不再被当作封建文化遭受鞭挞,但社会评价体系将它作为家庭私事不予干涉。在农村,管理家族事务的宗族组织早已瓦解(近年兴起的婚丧互助网络不能看作宗族组织),而取代其位置的村政权不管理家庭事务(只有在被邀请的时候村干部才出面调解家庭纠纷),村民舆论也不对不孝子孙予以有效谴责和鄙弃,只有在情节严重老人告发的情况下法律才予以干预。所以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外部环境不能构成促使晚辈履行对老人奉养义务的压力,而礼仪上的敬老习俗更无文化规范的制约力来促使晚辈遵行。如果晚辈没有孝敬老人的“良心”,那么他就可能无所顾忌地对老人不孝。而新中国成立后生长起来的村民是很少受到孝道的教化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下一条: ·严优:《华丽之伤》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孟令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专家学者谈数字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
·[张举文]从刘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讲座预告]阅读的宝卷——以上海惜阴书局为例(北大,2018年10月20日周六9:00)
·[黄涛]语言民俗学·中国文化遗产:英姿飒爽走向世界
·[乌丙安]民俗语言学的创建与拓荒·[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漫谈中国文化中的“鸡”
·“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上线 打造优质中华文化展示平台·[周兵]二十四节气:科学与中国文化智慧相融
·刘德增:齐鲁文化 我情有独钟·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谈中国文化遗产的实践与经验
·[姜鹏]《中国文化史丛书》出版的台前幕后·文化部介绍2016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要振兴传统工艺
·“河南非遗之夜”揭幕马耳他中国文化周·[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中的“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