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上下)》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5 | 点击数:11044
 


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上下)

作 者:陈进国 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1月1日
平装:819页
字数:7570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ISBN:7500452896
条形码:9787500452898


内容简介

  本书继承了傅衣凌社会史学派的传统,尝试借助“人类学式的历史学” 方法,将风水习俗视为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而较系统地思考风水文化事象与近世乡土社会的认同、分类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秩序整合的关联问题,并“再现”风水的知识与观念在长时段乡土变迁中所创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作者亦将有关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的叙述置于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之中,反思神秘的风水文化与中国“连续性文明 ”的内在联系,以呈现近世以来乡土社会的宇宙观念、信仰和思想世界的实态相。除绪论和余论外,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从福建地区移民的开发进程的社会大背景中,宏观考察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历史发展的密切关系。在中国东南地区,风水观念、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底色,与移居汉人聚居的习惯和注重神灵祭祀的传统具有亲缘关系。在走向“土著化”过程中,移居汉人借助风水观念、信仰,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土著“尚巫机鬼”的原声音频,完成了“因土成俗”的意义转换,确立了在地意识或诸野意识。随着聚居形态的发展和人地矛盾的加剧,乡族意识也得以在乡土社会中滋生、勃兴,从而加剧了有限的风水象征资本的争夺,并深刻地影响着地域的民间信仰形态。 第二章:描述两大风水流派在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地域扩展进程中相抗而又兼容的总体态势,从中呈现风水在区域信仰情态中的文化意义。该部分结合社会史和数术史,尝试对两大流派的观念系谱特质及人文意义进行现象学式的描述,反思两大流派如何在“信仰化”的实践中达成“在地化”的文化表述,从而构成一般意义上的风水知识和风水认知。本章也尝试“换位研究”,让民间风水专家与研究者进行“对话”,以把握风水专家在社会变迁中总体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判断。风水流派意识在民间走向模糊化的趋势,也意味着中国的神灵与祭祀传统具有顽强的渗透力。 第三、四章:从构成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文化网络之环的通书、灵签、安镇符咒、竖造及丧葬仪式、乩示文本等人手,细部地探寻普遍意义上的风水知识、观念的乡土社会记忆是何以可能的,即分析风水知识、观念如何借助相关的巫术一宗教仪式,逐步“深耕化”为一种民俗信仰,从而成为民众 “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各类与风水相关的仪式行为,是乡土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聚态反映。风水知识、观念为乡土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乃是一种价值转换及意义再生的过程。在传统礼教或祭祀观念“ 以家达乡”过程中,风水先生、择日师、礼生等充分扮演着“文化媒人”角色,甚至是第一媒介者。 第五章:分析了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士绅阶层的文化空间构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考察士绅之有意识的风水实践和风水表述,藉以省思风水知识、观念何以成为一种沟通精英与俗民、王朝(国家)与社会的文化桥梁,进而影响地方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方式。士绅阶层是一个积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文化群体,他们在将风水知识、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之际,也将之意识形态化,以使区域的公共或私人场域充盈着自身所赋予的意义与价值。“义”(理)字只是一种带有表演成分的集体表像,“利”(欲)字才真实地书写着士绅的灵魂。 第六章:借助契约文书及典型的家族个案,细部地剖析风水观念、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秩序整合和家族发展的关联问题。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模式部分地受到了风水观念图式的制约和安排,从而在“破坏/整合”的向力之中维持其动态的平衡。风水观念、信仰为家族或房派及乡族势力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套圆融自足的文化解释机制。祖墓、祠堂风水的象征营造与“房/家族”的系谱模式和功能形态有着内在的关系。风水术本身的房分差别理论以及家族与房之间天然存在着的“凝聚/分裂”张力,参与塑造了祖墓或祠堂的风水崇拜的“箭垛化”效应。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风水信仰入手,采撷东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料与田野资料,将生活史、宗教史、家庭史、思想史糅合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框架,从而对于作为中国一个区域的福建的历史状况、社会生活与信仰世界,有较深入和细致的论述。

作者简介

  陈进国,男,1970年12月19日生,福建永春人。198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厦门大学学习和工作,分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2002年10月至2004年l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教问山派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美]郝瑞 巴莫曲布嫫 马尔子:《高山图式──中国诺苏彝族文化的传承》
下一条: ·周星:《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