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春节是生活之树上迎春的花朵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5 | 点击数:6134
 

  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生活之树上鲜艳夺目的花朵,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大年初一以后,到亲友家去拜年,似乎不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了。但是至亲和挚友还是要到家里去看望的。有些象征例如像压岁钱,渐渐少了些象征含义,多了些实际意味。可是有些象征,依然还被人们乐意地保留着,其中也许增添了现代的谐趣:交子之前,垃圾是向外扫的。过了交子,垃圾要向屋里扫,说是“财不外流”.过了“破五”,垃圾才又恢复自己的身份,可以被扫出屋外了。可见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体现着年俗由家庭转向社会。灯节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是社会的大联欢。人们用吃元宵来迎接新的时间周期的第一个圆月。顺便说一句,节庆时期的相关食品也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平时我们也都吃饺子、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然而,除夕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和八月仲秋的月饼,和平时的同样食品意味是全然不一样的。节日食品承载着人们另样的情感。有的人说,现在年味儿节味儿淡了,仅仅剩下了吃。于是称端午节、中秋节为粽子节、月饼节,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正月十五闹元宵,祖国各地办灯会,北方烧旺火,南方表演“秋色”,许多地方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办各种花会,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庆佳节,充分体现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和生活的欢乐。

  节日是什么?节日是休闲,但比休闲更重要;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节日是这一切以及其他的总和;节日是生活之树上的鲜艳夺目的花朵;节日是社会群体及其每一个成员心中永远唱不完的美妙的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0-02-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专家批评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只看“盈利多少”
下一条: ·乌丙安:不能让七夕贴上“中国情人节”标签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