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简彪 马知遥]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
  作者:简彪 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5 | 点击数:14311
 

  “公司+农户”促保护

  沂水县高桥镇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刺绣之乡”,这里的布老虎制作很盛行。

  高桥镇玩具厂厂长赵常娟的布老虎生意一年能挣万元以上,而且她只卖布老虎。她说生意好的时候,济南一带的经销商都开车来拉布老虎。“这里原来没有布老虎,现在每年我至少销售2万只布老虎。原来批发价一个是四元五角,现在是六元五角。”赵常娟说,她的布老虎主要是批发销往当地旅游景点和淄博莒县等地。忙不过来,她就走“公司+农户”的路子,让村民们做好了送过来。这带动了周围妇女致富。

  40岁的高桥镇沭水二村村民杨清梅专门收购村里老人们做的布老虎,然后组织销售。她的这些布老虎都是在外地做好样子,然后由村里人填充的。一天可以填100多个,在家就可以完成。据说,她之前组织过手绣的布老虎制作,但销量很差,几乎没人买。现在,她的布老虎一般销往北京,或者作为当地景点“天上王城”的旅游纪念品销售。

  山西长治的“潞王虎”是刘海兰创出的牌子。她的手艺属于家传,做工精良,基本上延续了过去当地布老虎的基本特征。她先是组织村中10多个妇女一起生产,现在发展为有80多个固定职工的布老虎合作社。同时,在政府阳光工程的帮助下,她既做培训,也帮助妇女再就业。

  总的来说,“公司+农户”这种方式,目前也依然处于小规模状态中,也反映了当前布老虎制造初级、分散的市场环境。

  采访手记

  不少有一定文化自觉的手工艺人,坚持对传统工艺的维护,却在市场面前屡屡碰壁。如何让她们的劳动获得更合理的市场认可,让传统文化的附加值真正得到体现?政府是不是还可以利用如政府采购等其他方式,解决其生存问题,让她们心无旁骛地让传统工艺不粗制滥造或发生变形?

  山西省朔州市布老虎制作和保护的坚守者李俊英正联合当地有关部门积极筹建当地的民间文艺家协会,想通过正式组织团结更多的同行来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但一个民间人士的力量能够推动当地的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吗?个人行为和群体共识的距离还有多远?

  通过政府扶持,让艺人心甘情愿地将绝活传给更多人,走集体传承的道路是否可行?这样能否弥补过去家族传承的不足?传承人多了以后,传承人利益、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为什么品牌布老虎黎侯虎门前冷落,而自创品牌的潞王虎相对看好?又为何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结合的变形“威风虎”市场广大,而且效益明显好于前两者?工业化真的能引领传统工艺生产吗?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地方在缺少民俗文化背景、当地风俗不在的情况下,布老虎反而发展成当地的一种特色文化产业。民俗“同一化”“复制化”的情况会否影响对文化的认可?

  在调研中也发现,有关部门推荐的不少传承人并非最具有代表性和民间认可度的人选。那么,我们在保护、传承这项技艺的时候,是否应当对实际工作提出更实事求是的要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1年06月15日 18: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西安剪纸现状调查
下一条: ·中国传统民间印染: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相关链接
·[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吴亚宁]张掖地区《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文化文本调查研究·[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尉富国 丁永祥]汉中市南郑区“春官说春”民俗调查研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秦伊婷]济南王令涛陶塑调查研究·[马兰 乔亚倩]2025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秋“照月”习俗调查报告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郎雅娟 马欧]图案何以生成:“短裙苗”服饰图案的调查报告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陈科锦]文旅融合背景下濒危民间信俗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