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春的戏曲人物剪纸作品《秦香莲告状》。
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剪纸,已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中国剪纸保护办公室开始对陕西的剪纸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普查活动。
众多专家及文化工作者着重走访了活跃在西安周边却鲜为人知的剪纸艺人。这次调研,是20多年来最为深入细致的一次,每位受访的民间艺人至少要回答100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讲述剪纸背后的寓意、讲究、用途、习俗、禁忌等。这次剪纸普查的收获出人意料,人们第一次发现了西安剪纸的特殊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内涵。
西安剪纸根基深
87岁乡间老太剪出七彩窗花
在陕西,享誉中外的剪纸艺术可谓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可一提起陕西剪纸,人们便会想到那诞生在陕北婆姨灵巧双手中,从窑洞中走出来的红彤彤的剪纸和窗花。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古都西安,其实也散落着一系列古老的、带有浓郁关中特色的剪纸作品。比起陕北剪纸,风格独特的西安剪纸呈现出一个斑斓的七彩世界,那精致的线条、古雅的造型均令人惊叹。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城郊乡间的古屋里,除了一个个手艺精湛的剪花娘子,竟还有些许将剪刀舞得虎虎生风的关中汉子。
如今,在乡下想找到一扇实木窗框、棉纸窗格的老式窗户简直太难,因此,寻找原汁原味、能代表西安特色的窗花就更难。有专家曾感叹,建筑结构改变了,剪纸的生存环境就没了。驱车3个小时,记者一行才赶到周至县楼观镇鹿马村的村民吕孔雀家的老房前,找到了两面贴满窗花的老式窗户。同陕北剪纸那一片鲜妍的大红色不同,西安众多剪纸高手家里那洁白窗格上,均被一片姹紫嫣红所填满。
在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西南部的路翰林故居,那座拥有高大门楼的老宅子里,87岁的路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灶台上的窗格里那些七彩窗花都出自她枯瘦的巧手。楼观镇新安村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魏鲜丽,心里装着1000多种剪纸纹样,可遗憾的是,她家已经盖起了新房,老窗子早没了,那些精雕细琢的窗花也只能贴在一扇大大的透明玻璃窗上,瞬间失去了古朴悠远的韵味。
无论是在周至、户县、蓝田,还是在西安城区内,如今保留着最传统技艺的剪纸纹样,大多都明显地带着明清时期的烙印。比起陕北剪纸粗犷豪放、洒脱不羁、造型夸张的风格,那些鲜为人知的西安剪纸则充满着轻盈细腻之感。它们色彩或浓重艳丽,或冷峻清幽,有的像是一幅雕琢细腻的皮影,有的则像一幅生动的文人画,其中的艺术含金量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数以万计的剪纸纹样中,最生动、最具特色的还是人物剪纸:那些纸片小人们更像是精细的绣品,而且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面对哪幅人物剪纸,民间艺人们都能讲出一个典故或神话传说。
西安剪纸活力足
关中汉子自创剪字书法绝活
“三分剪七分染”、“留线线,挖面面,挖下面面是阳剪。挖线线,留面面 ,留下面面是阴剪。”坐在炕上一边拿着剪刀上下翻飞,一边念念有词,口中唱着古人留下的歌谣,这是西安剪纸艺人在创作时最常见的场景。
其实,活跃在西安周边的剪花娘子数量并不算少,但真正懂得关中地区流传的老式纹样、具备高超剪纸技巧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女艺人如今却非常罕见。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告诉记者:“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存有一部分早年留下的作品,但已无法再出作品。整个西安地区水平高超,又懂得正宗传统纹样的,仅剩几位五六十岁的艺人,用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民间艺人魏鲜丽告诉记者,“剪纸手艺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魏鲜丽和吕孔雀剪纸的技艺和风格都偏重于“皮影风格”。她们表示,老一辈传下来的剪纸纹样有亮窗花和幕窗花之分。亮窗花是指那些造型镂空的,贴在窗户上的窗花,透过窗户的亮光非常好看、通透。幕窗花是指那些“实心”的,贴在门板、墙壁、灶台、花灯上的窗花。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西安晚报 2011年06月14日 1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