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借力“生产性保护”非遗重获新生
  作者:实习记者 陈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3 | 点击数:3918
 


  在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上,张彦的《富贵牡丹》和《喜上眉梢》两袖珍版砖雕作品拍得3000元,现场还有好几家建筑工程公司主动找到他商议合作。几年前,这一切对张彦来说,几乎想都不敢想。2002年,身为北京砖雕张第六代传承人的他只是偶尔外出接活儿干。“那时主要是做些修补性的活儿,更像个工匠。”2009年,砖雕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后,他开始自立门户招收学徒,尝试市场化运作。近几年,随着非遗保护的升温,人们对非遗的认识加深,一批非遗产品的身价也随之抬高。

  非遗技艺不再只演不产

  从制胎、掐丝、烧焊到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工艺,景泰蓝的每一步骤仍由手工制作。生产一件产品耗时不菲。这样一个非遗项目,是如何做到让生产性保护之路越走越宽的呢?

  “规模生产。”北京市珐琅厂办公室主任苗永生给出了答案。“过去的景泰蓝产品随意性很大,没法量产,而现在,我们从工艺、造型、类别方面都有精细划分,便于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珐琅厂又着力拓宽经营渠道,使企业走出困局。苗永生介绍说,厂里改变产品以往家用收藏的定位,转型介入高端收藏品和私人会所的室内外饰品。几年来企业年销售额稳定在3000余万元。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森的牙雕作品《仕女》,在此次拍卖会上以28万元成交。“虽然只比最初报价高了3万元,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展现工艺的平台。”据了解,北京象牙雕刻厂一度20年没有招收学徒,在列入非遗实行生产性保护后的2008年底,便获得一批非洲象牙,进而有了稳定的原材料和人员。孙森认为,通过拍卖这种形式,可以让公众走近非遗项目,进而最有效化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

  人才困境制约生产保护

  拍卖会上,无论经营者还是传承人,谈得最多的是人才瓶颈。

  作为京城生产景泰蓝规模最大的企业,北京珐琅厂拥有国内该领域5位工艺大师中的3位。不过总工艺美术师钟连盛却倍感技术实力不够。“一般陶瓷领域的国家级大师都有数十位。”49岁的他告诉记者,厂里做景泰蓝的师傅,不少是退休后返聘的老人。

  从事砖雕的张彦境况更要糟糕一些。“他们是少人才,我是缺人手。”由于目前没有培养砖雕人才的专业学校,他只能手把手地从零开始教那些前来学艺的人。因为缺少资金,张彦长期租用位于顺义区杨镇的一户农家小院。“一些有心学习的人看到场地后,扭头就走。”他现在比较固定的也就五六个学徒,而稍微大些的砖雕作品就需要二三十号人共同作业。

  很多非遗项目也都面临同样的人才问题。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1000多名员工的北京雕漆厂,最低谷时只剩5人;北京地毯厂原有六个分厂,后来也只剩下一个厂,共10名员工。不过,在实行非遗申报和保护机制以后,这些企业已经迎来了转机。目前雕漆厂人数增长到20多名,地毯厂传承人也终结了无徒弟可带的尴尬境地。

  目前,张彦准备通过与意向企业合作大展拳脚,他坚信砖雕市场“前景非常好”。

  生产是方式,保护是目的

  组织此次拍卖会的主办方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拍卖的形式,检验非遗技艺创作产品的市场潜力,而这也是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在学界,这种保护方式被生动地比喻为“活水养鱼”。

  “手工技艺能否得到有效传承,取决于其产品是否被社会接受和消费。”国家非遗中心副主任吕品田认为,提倡传统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是要使手工艺进入生产领域,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表演。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祈庆富则认为:“要生产就需要人才,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是企业和传承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他反复强调,生产只是方式,保护才是目的,“如果丢掉了手工制作的工艺,机械化量产不仅不会保护技艺,最终还会扼杀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
 

  文章来源:中新网-北京日报 2011年06月13日 09:41

上一条: ·非遗工作重心转向保护
下一条: ·云南:如何留住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