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中国成都)发言摘要
  作者:塞西尔·杜维勒 刘魁立 资华筠 马盛德 田青 文乾刚 邹兴华 赛多吉·卡鲁巴乌 陈勤建 江玉祥 谭继和 戈斯瓦米·拉胡尔 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0 | 点击数:17953
 

  城市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江玉祥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是城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异常迅速。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大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9.68%(1982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这个数字只有20%),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中。而依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人口城镇化比率要上升至51.5%.看到这些数字我又喜又忧!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快速的城市化意味着农民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同时也加快了伴随农耕文化孕育生长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凋零和消亡的速度。

  此外,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目前还有2亿多(占总人口19%)非城非乡的流动人口。这2亿多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是:农村固有的传统和生活机制被破坏,但又没有相应的建立符合城市化生活的机能,于是发生了文化失调的现象。文化本是人类生活的方法,文化失调就是在社会中各个人生活上引起相似的裂痕,反映于各个人心理上,就是烦闷和不安,反映于社会就是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弥漫。这种浮躁社会风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体现就是:“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投入”.“重开发、轻投入”表现之一,就是以不科学、不严谨的态度,千方百计地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文化产业,以此来带动GDP的增长。

  要想在城市化进程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事情办好,就必须严格按照《公约》和《遗产法》的规定执行,不能别出心裁。

 

  四川非遗的特色与保护

  四川省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谭继和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大特色:一是3000多年的川味特色的传统;二是巴蜀人浪漫主义的传统,富于想象,神奇梦幻,善于仰望星空,追求太阳光明,是四川人心灵的泉水,非遗精神创造的内在动力;三是工艺独特、勇于争先的创造性,例如首创世界雕版印刷术和世界纸币交子的制作工艺等。

  根据上述三大特点可以把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六大特色类型。一是源于唐代“蜀戏冠天下”传统的戏曲与曲艺系列;二是文昌文化与德孝文化系列;三是巴蜀特色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系列;四是大禹故里传说,格萨尔王故里、史诗为代表的民间口头文学系列;五是民间美术工艺系列;六是民间节庆信仰习俗系列。

  按照这6种类型,保护和传承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需要3种特色的保护方式。一是对源于农耕时代的濒于失传的记忆需要原真性、封闭性的保护,原汁原味地养起来、保护起来。这是因为这些濒危的遗产是天府农耕社会先人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当今工业时代的后人难以再产生。因此,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留给后人去解读。二是传承性的保护,把古代流传下来的活态基因元素一代代的学习和传承下去,例如今天的羌族石壁文化中,有夏代大禹的文化元素,羌族沙郎舞、羊皮鼓舞中传承着源于大禹治水跛足的禹步动作的文化基因。三是生产性或者叫产业性的保护,主要是指对那些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与时携行的艺术,需要通过可持续的产业手段在发展中传承保护。

 

  非遗与可持续发展

  印度可持续发展研究员 戈斯瓦米·拉胡尔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关键词,很多国家在人类发展的计划当中关注的都是这些问题。我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这些担忧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的头10年,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通常会问我们,真正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关注什么不同的话题。我们的《公约》也主要关注这个问题,《公约》非常有影响力,因为它考虑到了非常多的关于冲突的问题,不仅是各个社会之间,而且各个国家之间对这些冲突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在过去的10年到15年当中,我们看到在不同文化中加入了一些商业的元素,当然对于文化商业的监管,也就是对商业和文化之间的合作应该如何监管也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考虑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其他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当今我们经常听到 “转折点”的说法,是说资源的利用以及商品的耗竭,对于我们的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2007年以来,我们已经历了两次非常大的食品通胀,对那些贫穷的国家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此外水资源的污染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利用空间,尤其是城市当中的空间。如何能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考虑到这些生存空间的问题,希望有更多此方面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06月10日 10: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编制培训班在粤举办
下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传承困境?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