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多元化文化遗产
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 邹兴华
香港的非遗保护起步比较晚,2007年才加入《公约》,但2006年我们就在香港积极推行了《公约》的要求。在香港,非遗保护的机构主要是民政事务局直接负责政策,然后由康乐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来执行政策,而康文署下属的香港文物博物馆在2006年的时候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直接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008年7月,香港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委员会,并根据《公约》要求,对香港的非遗项目做了一个普查。结果显示,香港是一个有着多元化传统文化的地方。
首先是语言方面。因为香港是个移民社会,不同地区的人移民到香港,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民系。他们语言很丰富,而且他们很多口头传说,其中包括很多不同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山歌等等,都是不同民系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前一直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记录,所以这几年我们希望能通过普查努力记录这些东西。其次是表演艺术类。香港的传统表演艺术有粤剧、潮剧,福佬戏、木偶戏等。粤剧2009年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木偶戏现在香港比较少,以前很多神功戏表演都是木偶,现在越来越少了。第三大类就是民俗、礼仪节庆,这也是香港最丰富的一类非遗项目,尤其是宗族方面的祭祀礼仪很丰富,香港有很多神庙,庙会活动非常多。此外,端午节、中元会、元朗盛会对香港人民来说,也都意味着各种丰富的文艺活动,浓郁的民俗民风。
此外,因为历史的原因,香港也有国外的宗教文化传承,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所以说,香港是一个有着多元化传统文化的地方。
斐济传统文化的保护
斐济本土事物部政策与发展部资深研究官 赛多吉·卡鲁巴乌
斐济是一个岛国,必须要保证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在我们的保护方面处于核心地位。保护传统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为什么要保护。其次,我们要考虑保护什么以及我们要在何时采取保护。非遗是活态遗产的概念,而且会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地发展。
在斐济,有文化绘图的战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立档,第二个是保护和宣传,最后是再进一步完善。为什么做这个文化绘图的策略?因为对于原住民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在斐济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他们和其他居民一样都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当地所有者,对当地传统的习俗、做法、文化资源要予以保护,才能够保护斐济原住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在资金方面的一些局限,管理者越来越少,另外还有一些立档、记录和存档方面的问题。此外,当地社区和政府之间存在一些冲突,人们现在存在拜金主义倾向,在追逐经济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了非遗保护。另外国家政策导向是比较倾向于经济发展的,所以非遗可能会受到影响。
经济学视野下的非遗保护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勤建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非遗保护过程中会遇到经济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文化自觉,但是保护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如何解决文化保护和经济之间的矛盾?
现在不少地方因为要解决经济问题,打着生产性的旗号乱开发,造成了另一个极端倾向。我在调查时发现,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保护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文化遗产经济学的理念,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有所考虑。
如何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我们国内学界争论很大。我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之间有着内在统一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相随的文化遗产,是与人的生活相关的文化遗产。脱离了人的生活,脱离和人的相连,这个文化遗产就不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活态传承就是要有一定的合理利用,但是我们要有一个适当的度。这个度在哪里?如何处理两者内部的关系很重要。我认为,要对遗产进行一定分类,对它定性。
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需要有一个很细致的规则,对文化的鉴定需要有科学的论证,这方面我们刚开始,如果处理得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做得更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06月10日 10:0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