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曹保明]如何去发现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曹保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19 | 点击数:464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遗产,是存在于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如同自然和历史遗产需要人们通过走进自然去认识、发现,历史遗产需要人们从遗存中去鉴别辨认,埋藏在地下的文物需要考古挖掘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到生活中去感受、发现和挖掘。即使是发现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需要人不断地按照此种遗产产生和存在的规律去总结和认知,而不能用其他手段去编写和臆造。2006年冬,我在东北长白山深处发现了一个“皮匠”人家,当时这位张姓师傅正和儿子开着一个小作坊,专门熟皮子为吉林延边朝鲜族乐器厂提供鼓皮和原料,我心里非常高兴,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吗?可是,当我问起他的家族情况时,老人只能断断续续地述说他已经过世的父亲与爷爷的皮艺生涯。再说细的情况,他就不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人员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去帮他抢救和挖掘这种遗产。但这种挖掘一定是要按着他口述提供的遗产存在和生成的“路线”(存在经历)到遗产发生地去进行实地考察和普查,并在现代传承人的带领下走入遗产发生地。

  就如长白山皮匠张师傅,当年他爷爷在山东来熙开一家皮匠作坊,后来闯关东,父亲落脚长白山仍然以熟皮子为生。可是等张师傅渐渐长大和父亲干皮活时,现代皮艺已不如从前那样大规模地存在和使用,于是父亲告老还乡迁到长白山一个叫五峰村的地方准备养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从镇里(县里)到乡下,皮子的需求仍然很强,于是,他父亲的皮艺在晚年反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今,他的皮作坊在城里,如果追溯父辈的皮艺经历则必须到皮艺文化的发生地去。不然,就会出现遗产单薄、没有材料、不完整或不系统的情况,同时也达不到申报和保护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需要挖掘人一定要按照遗产的发生、生成、存在、发展、消亡的走向去寻觅、挖掘,这才是实实在在地抢救。当然,这也是我们对遗产的价值和存在进行科学考证和验证的过程。当我提出要到他父亲生活过的乡下去走访和调查时,他起初有些犹豫,他认为该说的都说了,没有什么了。但当我向他讲清,是想听一听当地百姓对他父亲和父亲的手艺有哪些记忆,而且这些记忆可能会有许多他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价值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曾经3次和他一起走入他父亲生活过的乡下,后来自己也去过两次。当我们到了五峰村时,我先是从乡亲们对他打招呼的眼神和口气中就已充分地感受到“皮匠”在当年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人们对皮匠后代的亲切欢迎和接待中,使我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于是我也充分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影响人生活的遗产,它和人的生活、情感有那么深的关系。当时他是拿着父亲的照片进村的。我发现,许多老人一见这张照片,一个个的都情不自禁地争着看,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从前对皮匠的回忆和印象。这说明,该遗产有生活的存在基础,这个传承人是该项文化的真正传承者。

  从山里回到省城,我又认真从采访过的十几位人员中仔细筛选出几位必须要再深入挖掘口述史的人员,如老村长、现任村长,还有两位对“皮匠”印象极深、曾经与皮匠有过难忘交往并手头还存有皮匠遗物的人员。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深入挖掘的重要过程。

  深入抢救和挖掘,一定要在认真总结田野工作的体会和感悟之后再次进行。为认证我们头一次进入生活层的认识是否准确,这期间还要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包括皮子的熟制、过程、名称、手艺名称、材料名称。还要熟知工具的样式、作用等。还有就是皮匠存在的周边地理情况、村落、山河名称、生存条件,再就是要读该地区的县志、乡土志和相关的民情社意的各种文字记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抢救挖掘的重要基础。

  再次的深入,就会发现遗产诸多的线索,我们称为遗产的延伸性,即遗产走向的具体性。如在某某人的讲述中往往会提到某某屯某某家有遗产持有者当年使用过的什么工具,或者有一件他亲手制作过的物品,这时一定要跟踪去搜集。追踪遗产持有者(或者后代)所传承的物件或载体,往往是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加大了遗产的延伸性,会使遗产更加地丰富和动人。对这种口述和记忆遗产,一定要注意寻找和落实遗产保存者的身份。要立体搜集、索要遗物或拍照,并记录和录音。

  这种深入的追踪和细致的抢救挖掘,重要的是为了让现在的非遗传承人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祖先和先人文化的创造是多么的重要,以此来激励他们传承这些古老技艺的决心和毅力,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条件。当诸多记录和材料呈现在他面前时,张师傅和家人都没有想到父辈故事这么丰富,这加强了他保护和传承这门手艺的决心。事实上,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其实,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形态,许多时候它们的生存条件在不断地变化,如皮匠手艺就是这样。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动物不再被随意捕杀,皮张的来源使皮艺逐渐地退出了生活领域,但事实上生活中又没有完全杜绝皮艺的存在,这又是生活所需要的一种遗产,如鼓和鞋等一些物件,今天依然所需,于是,帮助他们传承这种技艺就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研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也包括解决它们作坊的手续、产品的质量、销路,甚至各种看似和我们遗产申报毫不相干的事情,而其实这都是我们对遗产进一步深入了解,并使之丰富、传承、完整保护的重要工作。几年来,在非遗的保护和抢救过程中,我觉得非遗其实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了解生活和感知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保护工作是我们为了人类社会的明天更加丰富和美好所做的工作。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

 

  文章来源:光明网- 中国文化报 2011-04-14 09:51:26

上一条: ·生产性保护:让非遗重焕生机
下一条: ·[陇菲]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所在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