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心宪]土家族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问题
  作者:赵心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0 | 点击数:14278
 
符号美学已经从理论上透彻地认识到歌词的上述美学属性。苏珊·朗格指出,诗歌与歌曲如果以一种艺术类型存在,将不是诗歌而是音乐作品。当歌唱中一同出现了词与曲的时候,曲实际上吞并了词,“它不仅吞掉词和字面意义上的句子,而且吞掉文学的字词结构,即诗歌。虽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但是,歌曲绝非诗与音乐的折冲物,歌曲就是音乐。”(14)民歌虽然也属于一种歌调的音乐形式,但其内中的歌词不是以诗歌的独立文学形式存在的。歌调的音乐形式,的确从一首歌词开始,但这样做主要为了从其中取得规制的音调图式,以构造一个简单的独自的旋律,可以不唱歌词,也可以和着任何跟它的韵律相同的诗句演唱。歌调的特点既不悲哀也不欢快,却可以根据不同歌词所体现的情绪来决定自己的特殊情调。就是在词可以自由改变的地方,仍被曲调同化成一种影响音乐的因素。“词的清晰发音,它们提供的发声因素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没有任何文学感染力。”(15)一般而言,诗歌杰作的创作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它的完整形式在各方面都充分考虑过,诗情的完满展开在追求境界的过程中实现,难以从头开始,彻底转变为没有独立形式的音乐成分。因此,诗歌杰作往往不能成为歌词杰作。相反的事实是,一首二流诗歌,由于音乐更容易吸收它的歌词、形象和节奏,可能谱曲成为优秀歌词。但是,“不论词有什么样的特殊功能,它们通常都将成为歌曲基质的组成部分”(16),即质变为音乐成分而不是诗歌的文学成分。将民歌的文学成分从音乐本质属性中孤立抽象出来,显然丢掉的正是民歌的艺术本质。可能也是基于以上类似的理论思考,美国著名艺术史家阿诺德·豪塞尔《论民俗诗歌的历史》文中的概念运用特别讲究:从民俗艺术的文化生态特点开始,介绍民俗诗歌对于乡村俗民的娱乐本性;在与艺术诗歌的对比中分析民俗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原则,民俗诗歌的抒情诗种类及其集体性即兴创作的起源方式。最后得出这样的学术结论:现在掌握的欧洲民歌,“没有一首是在十一到十三世纪抒情诗歌时期以前的”(17)。失去了民俗音乐的载体,民歌的起源离开了民间文化生态的母体就不可能阐释清楚了。
渝东南土家族民歌资源面临的更严重可能是,剥离民俗诗歌的文学成分使之充当民歌的本体存在方式,理论视野的不自觉偏执,会漠视民俗诗歌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场及其生态保护的时代意义。与民俗歌谣断绝了文化传承关系的民俗诗歌,当然可以轻松步入学者的研究室,供其解剖分析、著书立说,然而时代赋予的民歌资源生态保护工程的文化使命,就只能坐视不管了。重庆市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大开发正在密锣紧鼓地稳步进行,民歌资源因为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而首当其冲,我们却可能因为观念的局限,无所作为,无动于衷!反思我们头脑中现存的民歌观念,是当务之急!
综合上述的有关思考,我们认为,渝东南民歌搜集、整理(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是必须高度评价的,但其学术思路亦存在相关理论依据不足的现实问题。现代汉语的民歌概念,只是日常生活话语使用内涵的简单组合,缺少学术界定的学理阐释,是不能直接充当民歌研究的理论依据的。从民俗歌谣到民俗诗歌,是民歌发生历史从“歌”到“诗”的两大阶段,而且都与音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缘关系。民歌资源文化生态保护观念的要点有三:(1)正视民俗歌谣的历史与现实的存在形态;(2)可以关注民俗诗歌的文学内容,但应清醒地认识到民俗诗歌与民俗音乐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3)民歌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是民俗歌谣而不是民俗诗歌。一言以蔽之,珍视民俗音乐原生态中的歌谣形态,是民歌资源文化生态保护观念的核心思想。
 
注释:
①主要成果有:《秀山花灯歌词集锦》(杨艺华著,2001年)、《秀山花灯》(内部参考资料,喻再华等著,1999年),《黄杨扁担——重庆秀山花灯歌曲集》(重庆音协编选,西南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民间口传文学的珍贵遗产》,《重庆土家族民歌选集》(黄洁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清早起来就上坡》(郭道荣著,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②《重庆土家族民歌选集》、《民间口传文学的珍贵遗产》两部著作,选择剥离为文学的民歌而不是作为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民歌作为民歌研究的对象,《秀山花灯歌词集锦》专门研究秀山花灯剥离出的歌词文学形态,与《清早起来就上坡(渝东南民歌选)》的学术思路也是近似的。
③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年版。
④《中国歌谣集成·重庆市卷》,第11页,第12页,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年版。
⑤(美)阿罗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第28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⑥同上,第286页。
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⑧朱炳祥:《中国诗歌发生史》,第12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⑨闻一多:《神话与诗》,第20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⑩朱光潜:《诗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笔者据朱先生的观点作引申、发挥。
(11)如《诗经》的《国风》。
(12)依据商务书局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
(1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合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中“民歌”条解释为:“民间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的诗歌、歌曲。”
(14)(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第1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同上,第177页。
(16)同上,第178页。
(17)(美)阿罗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第3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1期,第149~153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青]“灰姑娘”故事的转输地
下一条: ·[贺元秀]论新疆锡伯族诗歌创作特征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
·[孙信茹 王东林]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戴建国]丁景唐与民歌社
·民歌,唱出山山岭岭·[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