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心宪]土家族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问题
  作者:赵心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0 | 点击数:14143
 

 

内容提要:渝东南土家族民歌资源的发掘,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两种学术倾向,后者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意义。民歌与民俗歌谣、民俗诗歌概念的内涵辨析可见,民俗歌谣才具有文化原生态的本质特征,脱离民俗音乐之源的民歌收集、整理与研究,不利于土家族民歌资源生态保护文化战略的达成。
关键词:民歌;民俗歌谣;民俗诗歌;生态保护

 
一、渝东南土家族民歌资源发掘的两种学术倾向与概要评价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渝东南土家族民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成果丰硕①,有关的民歌资源发掘,可以基本概括为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两种学术倾向。
前一种倾向以《清早起来就上坡(渝东南民歌选)》为代表,编者意在帮助打造渝东南旅游品牌、推广渝东南旅游资源、适应大众文化消费。书中的“跋”,充满感情地谈到编选这本民歌选的学术思路:注重采用和体现“渝东南”乌江流域这个自然地域概念,“对一些作品的字句和段落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梳理、取舍、考订和润饰……尤其注意雅俗共赏分寸的把握,放弃了一些非常生动,但‘儿童不宜’的情歌、风流歌的收录。同时,还选择一些固定的民歌框式,进行填词、扩写、改写,注入现实内容和情感,赋予时代气息和色彩。对个别现实需要急迫,搜集、改造、加工难度较大的民歌种类如祝酒歌,邀约热心的同志进行了新编新创。”“跋”文特别说明,本书民歌的分类、各个类别的配文说明与图片点缀,旨在增添条理和生气,“增添一些阅读方便和阅读快感。”而收入多首“完完全全”原创歌曲入民歌集,与乌江流域文化滋养产生的感情分不开。应该说,“跋”文的编选说明与本书给人的阅读印象是完全合拍的:精心设计色彩鲜丽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插画,摄影考究的自然、人文景观,简洁、有味的分类说明文字,别具一格的内文版式等等,生动再现出编者雅俗共赏的良苦用心。对于群众创造与文人提炼这两大民歌基因来说,编者大大发挥了后者主观能动性的文化传承功能。应该说,这不但遵循了历史上民歌流传的文人提炼制式,同时为宣传渝东南民俗风情、开发渝东南旅游资源作出了贡献。②
后一种以《黄杨扁担——重庆秀山花灯歌曲集》为代表,立足于民歌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民歌选编尊重民间音乐的原形,让读者、研究者能从原始音乐中去了解它的本质。本书开篇的《编者心语》说,首先,秀山花灯音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当地交通不便,就地传承发展,养在深闺人未识,“保持着民间艺术本质的原生态和原汁原味”。正因为这个渝东南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存在,国家文化部才授予秀山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市政府才会确定秀山花灯为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之一、重庆市文化品牌、长江三峡文化长廊中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其次,响应国家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号召,以唯物史观的眼光对待传统,尊重历史。对待民间音乐文化,“特别强调要把握住一个歌种、乐种、剧种的原生形态及其原汁原味的、浓郁的民族情韵,决不能以今天的审美标准及个人好恶来对待传统民间音乐的取舍”。第三,因为上述思考,花灯音乐形态的梳理,应尊重原形,“取其民间艺人的习惯称谓,按同宗民间音乐的母曲、子曲、变体的发展规律,归纳成秀山花灯音乐的三级分类法:一级为灯调、祝贺调、花灯歌、花灯小戏唱腔、花灯锣钹五大类;二级为每个大类中的母曲的子曲;三级是子曲的变体。”因此本书九种不同形态的《黄杨扁担》,充分显示出民间音乐的多变功能和丰富多彩。最后强调,“编者的指导思想是力图做好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读者对象主要是民间音乐的工作者、研究者的小众。《黄杨扁担》显然不是适应大众文化消费的通俗产品。虽然配上音乐磁带也可以大大打开市场销路,但商业效益原本就是我们面对秀山土家族民歌资源,兼顾的而非主要的学术目标。
如果说,《清早起来就上坡(渝东南民歌选)》可以归入民歌资源文化开发的文本类型的话,或者《黄杨扁担——重庆秀山花灯歌曲集》应该称之为民歌文化生态保护的文本类型。两种文本的价值都值得珍视,不可轻率否定。问题是,面对着重庆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渝东南旅游资源开发迅猛崛起的商业文化大潮,怎样能够坦然协调民歌的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的矛盾冲突,与时俱进地完成好渝东南土家族民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文化保护工程?本文限于篇幅,相关命题不可能一一详细展开,仅仅在辨析民歌音乐属性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提出渝东南土家族民歌资源的文化生态保护问题。
 
二、渝东南土家族民歌音乐属性的概念辨析及其生态保护观念
 
我国“六五”至“七五”期间的国家重点社科项目成果《中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志)》,是在全国普查、田野作业扎实的采风基础上完成的。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工程的“竣工”,国家再次提出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工程,引起各地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们看来,这不是一般地重复民间文艺十大《集成》工作的呼吁,而是立足于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当年推出《集成》的认知观念、工作经验及其学术成果,并努力在此基础上,推进《集成》限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完成好的文化生态保护工程。重庆市著名民间文艺学者彭维金先生在《中国歌谣集成·重庆市卷》③的“序言”中,曾经前瞻性地阐释过编选总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与代表性的三大操作原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青]“灰姑娘”故事的转输地
下一条: ·[贺元秀]论新疆锡伯族诗歌创作特征
   相关链接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
·[丁庆旦]山野歌嘹亮·[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
·[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孙信茹 王东林]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
·[戴建国]丁景唐与民歌社·民歌,唱出山山岭岭
·[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王雅琦]畲族民歌非遗保护实践及反思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蒋聪 李恒坤]又探茉莉花
·[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邓伟民]清新赣腔 时尚赣调
·[姜学龙]西北民歌“花儿”英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吴莲莲]桂林民歌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