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孟慧英]维柯的英雄史诗论
  作者:孟慧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13 | 点击数:14153
 
2、以己度物
维科指出:隐喻是受到赞赏的,如果它使无生命的事物显得具有感情和情欲。最初的诗人就用这种隐喻,让一些物体成为具有生命实质的真事真物,并用以己度物的方式,使它们也有感觉和情欲,这样就用它们来造成一些寓言故事。[(18)]由于原始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和感官的印象作为思维的材料和手段,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都很强,以己度物便成了他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他们把自身的生命特征和情感赋予到自然生态的世界和神灵的世界,各种形象的类比,不但使认知的对象都有着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还有活生生的情感,所谓万物有灵。维科说:儿童的特点就在于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并和它们交谈,仿佛它们就是有生命的人。[(19)]
从词汇来看:原始人把精神的外部功能归结为身体的五种感觉,但是对于这些浑身是强烈想象而少有或简直没有推理的人们来说,感觉都是尖锐,生动和强烈的。这从他们用来表达感觉的词就可找到证据。[(20)]如听觉的词仿佛就是两耳吸引由其它物体引起动荡的空气;看是用象筛子的眼睛筛取或分辨事物;触有偷取之意,触到一个物体就从中取一点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语种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表达方式,几乎都用人体及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例如“首”来表达顶或开始,用“额”或“肩”来表达一座山的部位……。[(21)]因此形象和意义混融一体,可以相互指代。维科提到,在希腊人中间,“名称”和“性质”意义相同,所以教会神父们把“神的性质”和“神的名称”两个词看成同义,可以互换。[(22)]
维科以“以己度物”来揭示原始思维古老而又普遍的认识方式,可谓非凡的真知卓见,同时他也证明了比喻是人类古老的表达自己印象的方式。在人类的儿童期比喻作为必需的原始思维手段,它的具象性,它的生灵觉力,它的移情现象都是与生俱来的。最初的诗人给事物命名,就必须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这种感性意象就是替换和转喻的来源。[(23)]维科说:“一切比喻前此被看作成作家们的巧妙发明,其实都是一切原始的诗性民族所必用的表现方式,原来都有完全本土的特性。但随着人类心智的进一步发展,原始民族的这些表现方式就变成比喻性的,人们就创造一些词,能表示抽象形式,或包括各个分种的类,或把个别部分联系到总体。”[(24)]因此比喻成了史诗原始特长和风格,英雄时代的语言是一种由显喻,意象和譬喻来组成的语言,这些成分的产生是由于当时还缺乏对事物加以明确界定所必需的种和类的概念,所以还是全民族的共同性的一种必然结果。[(25)]
3,想象的类概念
最早民族有一种特点,不会就具体事物抽象出一些属性来,所以只能用具体事物的名称来指它们所有的抽象属性。[(26)]原始思维的具体性特点使得它对许多相同的事物,类似的意义都通过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换言之,相类似的事物和性质是通过不同的许多种具体事物和意象来表达的。维科所指出的“想象性的类概念”就是以形象、具体、个别的东西同一般的普遍意义的东西相结合,一方面个性鲜明突出,一方面又有较概括的、典型的意义。维科给“类”概念的产生提出三条依据:一,人类心灵按本性就喜爱一致性。例如,人们在描绘未知的或辽远的事物时,或者想对旁人也不了解的事物作出说明时,总是利用熟悉的或近在手边的事物的某些类似点。[(27)]再如,村俗人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创造人物性格而且要把他们创造得恰如其分。二,儿童们的自然本性就是这样:凡是碰到与他们最早认识到的一批男人、女人或事物有些类似或关系的男人,女人或事物,就会依最早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依最早的名称来称呼他们。三,埃及人把对人类生活有益或必要的一切发明都归功于最伟大的霍弥斯。[(28)]
此外原始儿童还通过强烈的情绪渲泄来表达某些心理力度和情感意象。经验表明在推理能力最薄弱的人们那里我们才发现到真正的诗性词句。这种词句必须表达最强烈的热情,所以浑身具有崇高的风格,可以引起惊奇感。[(29)]他们从不回避震憾人心的话题,象死亡、鲜血、凶残、恐惧等,甚至还夸张放大它们,因而巨大的形体、崇高的气魄常是英雄史诗的天然风格。维科认为:神学诗人们因为还不能运用理解力,就采取了相反的而且较崇高的办法,就认为一般物体也有感觉和情欲,而这些物体可以象天,海和地那样大。[(30)]“原始人在他们的粗鲁无知中却只凭一种完全肉体方面的想象力。而且因为这种想象力完全是肉体方面的,他们就以惊人的崇高气魄去创造,这种崇高气魄伟大到使那些用想象创造的本人也感到非常惶惑”。[(31)]这些想象的类型都是凭一些最活跃的想象而形成的。英雄的诗性人物性格的那种合身合式的表达,决不是今天擅长哲学、诗学和批评技艺的学者们所能达到的,所谓荷马把谎说得圆。[(32)]
尽管史诗的诗性智慧生动、伟大、崇高,但维科并不认为古人的智慧无以伦比,相反它却是人类语言贫乏时代的产物。“诗性语言的产生完全由于语言的贫乏和表达的需要。[(33)]推理力愈弱,想象力也就愈强。维科勾画了一条思维发展途径:“人类思想的次序是先观察事物的类似来表达自己,后来才用这些类似来进行证明,而证明又首先援引事例,只要有一个类似点就行,最后才用归纳,归纳要有更多的类似点”。[(34)]
人类儿童阶段表达方式的幼稚使得史诗有些欠妥贴和不文雅的表达,这是“由于希腊语文正在形成时期极端贫乏,用它来表达须费大力,就不免显得笨拙”。[(35)]由于理解力薄弱而感官却很发达所造成的“人心的不明确性”,在诗的风格上也印下了这种“不明确”的痕迹。荷马所写的英雄们在心情上轻浮象儿童,在想象力强烈上象妇女,在烈火般的愤怒上象莽撞的青年。[(36)]感性的思考习惯也影响了对事物的思考和描述定力。史诗中常有题外话加入,而题外话产生于英雄心思的粗野,维科说,他们不能局限在当前切题的那些事物的主要特点,象脑力薄弱的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生性都是这样。[(37)]由于感官的敏锐和强烈,诗的表现必然真实、崇高、热情、恐怖。维科称赞道:荷马在他的诗句里象星空那样崇高。他的诗句是真实热情的表现,或者说是一种烈火似的想象力,使我们真正受到感动。[(38)]
诗性语言被维科称作“打开本学科的万能钥匙”。他把人类早期语言的虚构性质和创造力看作诗的活动。这种诗的活动(形象思维)弥漫于当时的各个生活方面,因此一切都是诗性的。古代人的智慧是诗性的,由此派生的原始的一切文化支派也都是诗性的。维科分别述之以诗性的玄学、诗性的逻辑、诗性的伦理、诗性的经济、诗性的政治、诗性的物理、诗性的宇宙、诗性的天文、诗性的时历、诗性的地理等。“这种诗性和智慧,即神学诗人们的认识,对于诸异教民族来说,无疑就是世界中最初的智慧”。[(39)]正是在这种诗性的探源中,维科充分肯定了英雄时代的崇高诗人和诗作,同时还指出是人类推理能力的欠缺才产生了崇高的诗。这样的关于诗的起源的发现,也消除了古人智慧无敌的看法。[(4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列]彝族《指路经》的文化学阐释
下一条: ·[马知遥]非遗保护:抢救·唤醒·文化自觉
   相关链接
·[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
·[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
·[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冯莉]论埃内斯托·德·马蒂诺的民俗观·[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
·[陈冠豪]当代显性鬼传说“影子记忆”的“箭垛”组合现象·[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