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降边嘉措]扎巴老人说唱本与木刻本《天界篇》之比较研究
  作者:降边嘉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7 | 点击数:14203
 
C,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的搜集整理者们,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无法完整地录音、录像,全面地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态度,加之宗教观念的影响,在搜集整理时,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给这部古老的史诗,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苛求前人。同时,也应该事实求是地指出这个历史的局限性。
D,今天,我们有条件,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搜集整理。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在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从1979年开始,到1986年扎巴老人不幸去逝,他们共记录25部,总计近60万诗行,600多万字。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它相当于25部荷马史诗。
15部印度的《罗摩衍那》。
3部《摩珂婆罗多》。
如果按字数计算,相当于5部《红楼梦》。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完整的一套艺人说唱本。它凝聚着天才的民间艺术家扎巴老人的智慧和艺术天赋,是他生命的结晶。
扎巴老人是我们时代最杰出的《格萨尔》说唱家。是我们这个战线一面光辉的旗帜。作为一个《格萨尔》工作者,也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
扎巴老人说唱本的整理出版工作正在进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我曾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反复阐述过上述观点。这既是一个学术研究问题,又是一个实际工作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其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协助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室和有关的出版部门共同做好扎巴老人说唱本的整理出版工作。
 
注释:
(1)岭仓木刻本《天界篇》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扎巴老人说唱本《天界篇》由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记录整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这篇论文以上述两部书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研究。
(2)真言行者:即修持密宗的人。
(3)边魔:边远地区的魔鬼,这里指吐蕃王朝崩溃后,各地奴隶纷纷起义。正统的史家把起义军看作是叛逆,故称为“边魔”。
(4)见《天界篇》第2页,刘立千翻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根据原文对译文做了个别修改,下同,不再一一说明。
(5)推巴噶瓦:格萨尔在天界的名字。
(6)南瞻部洲的18个大海;佛教经典将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称作“南瞻部洲”;18个大海极言湖海众多。
(7)、(8)玛旁雍措湖:位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藏族群众把它看作是神湖。曼札湖:不知位于何方;对“四大神湖”也未作说明。
(9)见说唱本《天界篇》第4页,译文系笔者自己翻译,下同。
(10)因乘显教:因乘是从成佛的起因修起,如修六度万行等,是依次渐修法门,属于显教。解脱:按佛教所说,是超出生死轮回。
(11)果乘:果乘是指直修佛果,即依理事观行,直修三密瑜伽,求从凡俗的三业与佛的三密相应而获得即身成佛之法,是顿修法门,属于密宗。成熟:是说具备了成佛的条件。
(12)见《天界篇》第2页。
(13)集轮会供:佛教徒每逢宗教节日时,备办酒食举行祭祀的一种活动。
(14)普贤如来:密宗最高的男本尊神。
(15)马头明王: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宗修部八教中的一位本尊神。《格萨尔》里说晁通是马头明王的化身。
(16)虚空自在母:密宗最高的女本尊神。
(17)金刚亥母:藏传佛教噶举派最崇拜的本尊神。
(18)薄伽梵;梵语,译为世尊,说他受一切人天凡圣所尊重。
(19)见《天界篇》第15页。
(20)百字明咒:此咒有一百字粒,故名。
(21)赞类:藏族原始宗教信奉的一种厉神。
(22)屠夫:此处不含贬义,而指勇士。这两句是说,格萨尔既能降伏妖魔,又能超度众生。
(23)见说唱本《天界篇》第9—10页。
(24)见说唱本《天界篇》第2—3页。
(25)妙拂洲:佛家说它在南瞻部洲与西牛货洲之间,为罗刹鬼怪居住的世界。藏传佛教认为是莲花生大师行化的刹土。
(26)王臣九人:指吐蕃王朝最后一个赞普朗达玛及其臣僚。由于他们用暴力手段灭佛,后世佛教徒将他们称作“恶魔”。
(27)“穆”是古代藏族的一个氏族。
(28)指霍尔国的白帐王。
(29)以上几个均为妖魔的名字。
(30)三宝: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
(31)见《天界篇》13—14页。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4期,第23~2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锋]西南民族的同根意识
下一条: ·[纳钦]胡仁·乌力格尔及其田野研究途径
   相关链接
·清刻本蒙古文《格斯尔汗传》·中国首部药戏剧本《药绘图》现身河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