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木版年画 路在何方
——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论坛发言选登
  作者:马志强 高福民 修剑桥 李祥林 倪宝诚 左汉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 点击数:10913
 


【编者按】日前,由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及2011年中国年画节论坛分别在河南开封、四川绵竹举行。围绕中国木版年画的保护与发展,专家们从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就新形势下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之路、传承保护与资源转型,以及产业开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选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谁言春尚早,已在画图中
——中国民协木版年画抢救保护成果展示

【点击进入】


 

  关于民间年画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 马志强

  2002年以来,潍坊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扑灰年画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普查、抢救和保护,编辑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高密卷》,并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关于民间年画和新年画结合的问题

  近几年民间年画逐步萎缩。杨家埠年画在2003年,生产数量是657万张。而今年,数量为200余万张。在题材内容方面,基本都是几百年留传下来的老样子,品种单一。民间年画的生命力在于随俗渐进,要有新思想、新内容、新形式。而我们民间年画所缺乏的正是这些新的东西。但是,新年画的创作并没有停止,特别是每5年一次的评奖展览活动,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潍坊作者曹和平的《少喝酒多吃菜》、季乃仓的《和平幸福》、臧恒望的《喜帐》。这些新年画作品,反映新生活、新思想,反映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如何吸取新年画的营养,开阔民间年画的视野,丰富民间年画的题材内容,需要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二、关于民间艺人和美术工作者结合的问题

  民间年画几百年来,基本是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的传承。

  建国初期,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新年画改革的文件。美术工作者和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一起创作了几十幅反映新生活的年画。如:《春节游行》《生产互助》《婚姻自由》等,对民间年画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是民间年画创作人才的缺乏,一方面几十万的美术毕业生无用武之地。如何吸纳喜欢民间年画的美术人才,参与年画的创作,扩大年画的题材内容,推动年画的发展创新,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三、关于民间年画表现形式的变革和不同画种结合的问题

  民间年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随俗渐进,不断地反映生活,适应社会,融合不同画种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清代是戏曲故事、小说演义发展繁荣的时期,民间年画为了赢得市场,从单一的小幅年画,变成条屏式的、成套的连环画形式。如杨家埠年画中的《秦英征西》八条屏、《四郎探母》六条屏等。清代也是文人画发展繁荣的时期,民间艺人便把文人画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年画中,创作出了木版水墨年画。用木版印出山水花卉及人物的线条,再用水墨的浓淡来渲染,使遒劲流畅的木版线条和水墨写意画的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民间年画不管造型还是色彩,都有极强的装饰功能。怎样根据城市人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及审美需求,创作出内容丰富、装饰效果更突出的民间年画作品,有待于我们年画工作者和年画艺人的共同努力。

 

  桃花灼灼风雨路--编撰《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的体会

  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高福民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清康乾时期为全盛期,因年画的加工和销售相对集中于苏州古城西北隅桃花坞一带而得名。

  深得民心的《一团和气图》,相传最早为明成化元年(1465年)宪宗朱见深即位后绘制。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1566年),苏州崛起在中国绘画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唐寅、仇英的画雅俗共赏,流行了近80年。万历时期不仅是明代苏州版画趋于精美的一个转折点,形成了灵巧精致的“苏派风格”;而且还是明代版画史的分水岭,由戏曲小说版画取代宗教版画。

  “康乾盛世”,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苏州有50余家年画店,与天津杨柳青年画一起号称“南桃北杨”,与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杨家埠的年画并称我国“四大木版年画”.

  晚明以后,桃花坞木版年画受西洋铜版画影响,注重透视和明暗技法,以建筑透视线表现空间,利用光影知识结合晕染,施以规整、细密、匀称的排线表现建筑、人物衣褶及树木等。而又不失民族风格和本土特色,其艺术水准远远超越了民俗意义上的年画范畴。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艺术精品,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巅峰时期。之后,嘉庆、道光年间的仕女年画,咸丰、同治年间的戏曲年画,也形成了两次不小的高潮,但表现手法向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回归,焦点透视等西方绘画技法顿失,总体上显示出由盛转衰的趋势。

  姑苏版是指在西方铜版画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它是中国版画史上极为罕见的具有优秀技术的大型版画。它能确切地把握西洋铜版画中所得到的意象,把它融入传统中国绘画的主题之中,并以自然而然的形式表现出西洋绘画的特征。经由长崎传入日本,在相当广泛的社会阶层掀起了一股尊崇中国文化、喜爱桃花坞年画的热潮,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

  明清时期苏州年画日渐冷落。桃花坞木版年画大量向农村销售,单线套色印版的形式增多,开张缩小,色彩怡红快绿,题材更趋向世俗生活。

  2004年春天,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首批国家级代表作名录项目申报。

  2006年,建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征集到了大量的实物和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核心是传承,年画馆和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联袂合作,加强了传承机制,几年来,年画馆工作室已复制了《福字图》《寿字图》《门神图》《钟馗图》《冠带传流图》《一团和气图》《麻姑献寿图》等一批桃花坞年画代表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2月1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下一条: ·葛兆光:从历史看中国、亚洲、认同以及疆域
   相关链接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强妍]非遗视角下山西兴县道情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
·[孙冬宁]画中有戏·[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