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国民协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苗族文化发展论坛专家发言摘登
  作者:段宝林 仲富兰 戴民强 过竹 朱慧珍 杜正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 点击数:11001
 

  苗族传统意识与苗区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朱慧珍

  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历史、地域等原因外,思想观念的陈旧也是其中重要原因。苗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差距在于思想上的差距。苗区现代化需要有先进思想观念指导,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转变旧的、不适应现代化形势要求的传统观念,这就有必要对民族传统意识进行全面的、历史的梳理,研究民族传统意识对苗区发展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苗族传统意识包括苗族传统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民族风俗、民族文艺是民族传统意识的外化形式。苗族传统意识是苗族生活、斗争的历史沉淀,是苗族的精神支柱,其中有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生存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民族发展的消极因素。而且,同一种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积极与消极、美与丑的二重性。比如,苗族艰苦朴素,但又容易满足;苗族团结、内聚力强,但又眼光狭隘,容易排外;苗族谦虚谨慎,但又怕承担风险等。由此可见,对苗族传统意识必须进行全面的立体分析。苗族传统意识对于苗族地区发展的关系,既有适应或者基本适应的一面,更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大开发的一面。苗族传统意识毕竟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必然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要转变旧的不适应形势需要的传统观念,首先要让苗族同胞对自己的传统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应当看到其中的消极因素对苗区开发的不良影响。其次是加强对苗胞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往往与文化科学知识的贫乏有关,只有加强智力投资,提高苗胞的文化水平,向苗胞灌输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才能启发苗胞自觉改变旧的意识。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苗胞不断接触新思想新事物,让新思想与传统观念在现实中发生碰撞,从而接受新思想,摒弃旧观念。

 

  融水苗族斗马文化的特点

  融水苗学会秘书长 杜正模

  融水是世界少有的斗马文化之乡,养马遍及各个乡镇。2010年全县养马户数是5308户,马的存栏数是5770匹。10年来,全县养马户数及马的存栏数大幅增长。

  融水苗族养马文化,随着融水苗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由于苗族社会发展具有某些自身规律,融水苗族养马文化独具一格。苗家人圈养牲畜时,惟独为马专设单间,而且不允许宰杀马食用或在芦笙同年仪式上当作牺牲使用,除非马自己跌死、老死或冻死方可食用。这就不难看出苗家人对马珍爱的程度。

  苗族的斗马文化,如同苗族的芦笙文化一样,应运而生,不断丰富发展。斗马文化和芦笙文化是苗山各个重大坡会节日的两个重点活动项目,两者相辅相存,是苗山坡会的两大亮点。据笔者多年观察,坡会上的游客人群,大约有一半人观赏芦笙,有一半人观赏斗马,平分秋色。斗马和芦笙是苗山坡会两朵最瑰丽夺目的奇葩。斗马文化是苗山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踏上百节之乡的苗山赶坡会,赶坡路上,一帮帮小伙子牵着头戴大红花,身披绿彩绸,颈系大银铃的马匹。小伙子左手拿绳牵马,右手拿系有铜铃的马鞭,从四面八方各个村屯迈着兴奋的步伐向坡会走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02月1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设计与民间文化五人谈
下一条: ·木版年画 路在何方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居素普·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十年座谈会召开·《民艺》杂志创刊座谈会在京举办
·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谭祖武]湘西茶洞古镇苗族文化旅游空间的生产
·[简隆军 简嘉]苗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青海召开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座谈会
·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举行·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
·《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出版座谈会召开·“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座谈会召开
·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