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国民协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苗族文化发展论坛专家发言摘登
  作者:段宝林 仲富兰 戴民强 过竹 朱慧珍 杜正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3 | 点击数:11003
 


  编者按 近日,由中国民协、广西文联主办,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广西民协承办的中国苗族文化发展论坛在融水县举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湖南省和贵州省社科院等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代表和苗族学者,以及融水县领导梁日春、石统权、董凌、张善强等共90多人出席。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段宝林、仲富兰、过竹等19位专家学者,围绕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苗族文化发展、融水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议题从苗族工艺品、建筑物等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


 

  蚩尤与龙

  北京大学教授 段宝林

  蚩尤是中华三祖之一。他不只是苗族的先祖,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很多少数民族都信仰龙,龙是中国人古代的图腾和民族象征,已获世人之公认,但许多具体情形,特别是许多少数民族之崇龙民俗,并不是大家都很清楚的,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我们知道中原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从伏羲、女娲到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等等,已有许多论证。而苗族的部族起源又如何呢?

  其实,苗族虽然与华夏族多有对立和争战,但却是非常崇拜龙的。苗族的龙文化表现在许多地方,而且从许多方面看,苗族的龙甚至比汉族的龙更加原生态,有远古的历史渊源可考。我们知道,划龙船起源于远古龙图腾的祭祀活动,从宁波鄞县出土的钺上可以看到春秋时代划龙船的形象,这比战国时代要早几百年。我到贵州黔东南参加自治州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曾到苗寨观看龙舟大赛,看到了苗家的龙舟平时是放在清水江两岸很长的龙舟屋中保存的。这是一根巨大的杉木做成的“独木舟”,足有二三十米长。这种独木舟属于古代社会,显然比汉族的龙舟要古老得多。

  苗族赛龙舟的时间也比汉族古老,一般不在五月五日而在五月二十几日,与夏至日接近,各村寨地区轮流举行。这个日子显然比“端午节”之五月五日更加古老。我们在贵州看到苗族龙舟的龙头就有两个很大的牛角在两边,这非常明显是龙牛合体的,人们都说那是牛角。蚩尤苗族的图腾与象征实际上是龙牛合体的。民间叫“水牛龙”.

  从古至今,西部黄帝族与东部东夷、九黎族一直在相互交往、联系乃至打仗,正是在这样长期的联系中,才产生了龙的形象,各族文化取长补短,互相交融,成就了十亿以上人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我们要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清洗历史偏见的污垢,加深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我相信,对蚩尤冢和蚩尤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一定能受到人民的欢迎,在建设伟大的中华新文化和各民族和谐团结的崇高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苗族民俗文化与 创意产业发展分析--以苗族手工艺品银饰、刺绣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仲富兰

  手工艺品,坊间也称之为“民间手工艺品”,是指长期以来,广大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由于各地地域文化的殊异,各个民族发展、变迁的历史不同,各个民族社会习俗、地域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各地的手工艺品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历史风姿与风格特色,正是这些殊异与不同,才构成中国手工艺品的品种繁茂和风格多样。

  千百年来,优秀的苗族儿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其中银饰与刺绣是蔚为可观的翘楚。银饰与刺绣是两种手工艺品,但它们又是互为联系的手工工艺奇葩,在民俗文化学的分类中,这两项都可列为“服饰饰品”一类。无论是银饰制作还是苗族妇女的刺绣,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曾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讨论苗族手工艺品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发展空间,前提的理论条件就是如何看待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文化。知识、思想、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活动及其产品等所有的人类创造都属文化范畴。苗族民间文化与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学艺术、民俗资源、传统特产、饮食与旅游等文化资源丰富,犹如一座浓缩的博物馆。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的问题上,一方面要保护传统,创立品牌,另一方面又要开拓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苗族兄弟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各种具有时代特色与苗族风情的民俗表现形式,加强产品形式中“自我因素”的表达,突出其体育性、娱乐性、参与性,以使大量的原生态民俗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深受现代民众喜爱的文化产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02月1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设计与民间文化五人谈
下一条: ·木版年画 路在何方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居素普·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十年座谈会召开·《民艺》杂志创刊座谈会在京举办
·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谭祖武]湘西茶洞古镇苗族文化旅游空间的生产
·[简隆军 简嘉]苗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青海召开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座谈会
·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举行·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
·《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出版座谈会召开·“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座谈会召开
·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